[发明专利]一种烟气脱硫脱硝用改性多孔碳纤维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94803.8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33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孙仁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市心洲葡萄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28;B01J20/30;B01D53/0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琦 |
地址: | 243100 安徽省马***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脱硫 脱硝用 改性 多孔 碳纤维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气脱硫脱硝用改性多孔碳纤维的制备方法,由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丙氨酸、氢氧化钠、椰壳、苯酚、聚乙烯醇等原料制成,本发明碳纤维以椰壳制备多孔碳纤维,经多次改性工艺处理,使碳纤维表面得到大量氨基修饰,同时保持了活性炭纤维高比表、多微孔的结构优势,其表面的高反应活性能表现出更大的饱和吸附容量,实现对烟气中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的大量吸附,同时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适合于规模化生产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烟气脱硫脱硝用改性多孔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产量占全国能源产量的绝大部分,但是随着煤炭能源的不断开拓,使得以煤炭为能源的相应产业产出了大量废气,这些废气排放在环境中,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在燃煤造成污染的废气中,以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成分的含量居多,这就要求生产企业采取有效的脱硫脱硝方法来控制废气的污染程度。
在众多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中,湿法烟气脱硫作为一种相对较成熟、脱硫效率较高的脱硫技术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但是它也存在着初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以及设备容易结垢等不足,而且难以长周期稳定运行,且副产物几乎没有用途。鉴于此,在不对原有脱硫设备进行改造升级的前提下,应用更优质的脱硫脱硝材料来提高设备的脱硫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多孔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多孔纤维状吸附材料,因其独特的孔隙结构和形态而具有较一般多孔炭更大的比表面积、更高的孔容、更快的吸附速率和更强的再生能力。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问世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废气废水处理、军事防护、金属回收、电子器材等方面,尤其在烟气脱硫脱硝方面,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目前,市场上的多孔碳纤维主要有聚丙烯腈基多孔碳纤维、沥青基多孔碳纤维、粘胶基多孔碳纤维和酚醛基多孔碳纤维等,不同碳纤维在碳化速度、产碳率、孔隙率以及碳化后的韧性均不一样。因此,需要结合传统碳纤维制备方法,通过优化改进工艺,提供孔径小、孔隙率高、纤维均一性好以及结合力强的多孔碳纤维。
与此同时,由于碳纤维的制备工艺包括碳化或石墨化,使得碳纤维表面的碳原子堆叠取向更一致,原子层间距更小,所以纤维表面表现为非极性和化学惰性,另外碳纤维表面有疏水、光滑、吸附性能低等缺点,导致碳纤维与其复合的材料间界面粘结性差。因此,需要对碳纤维表面进行改性,提高其与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烟气脱硫脱硝用改性多孔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烟气脱硫脱硝用改性多孔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丙氨酸按质量比3-4:1混合后加入到6-8倍于混合物质量的水中,搅拌30-60分钟,得改性液备用;
(2)将纺丝液置于静电纺丝仪中,使用铝箔纸包裹接收器,使初纺纤维收集在铝箔纸上,纺丝过程工艺参数为正压15-16kV,负压1.5-2kV,推进速率0.04-0.05mm/min,接收速率30-32r/min,针头与接收器之间距离为15-18cm,环境温度30-40℃,纺丝完成后在室温下静置一天,得到初纺纤维,再将其置于烘箱中,升温至160-170℃固化60-70分钟,取出后再送入管式炉中,在氮气气氛下以5-1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至750-850℃,保温1-2小时,自然冷却后得到碳纤维备用;
(3)以步骤2所得碳纤维作为阳极,石墨为阴极,在质量分数为8-10%的磷酸铵电解质中,控制电流密度为0.3-0.35A/m2,阳极氧化处理1.5-2分钟,收集碳纤维用清水冲洗净,得到改性碳纤维备用;
(4)将步骤3所得改性碳纤维浸没于20-25%硝酸溶液中,氧化2-3小时后过滤取出,并用清水冲洗至中性,烘干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市心洲葡萄专业合作社,未经马鞍山市心洲葡萄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48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