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回廊式立体停车库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94087.3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47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韩茂蔚;张士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士勇 |
主分类号: | E04H6/22 | 分类号: | E04H6/22;E04H6/42 |
代理公司: | 37104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黄晓敏;于正河<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即***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回廊 立体 车库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立体停车库智能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建筑回廊式立体停车库的控制方法,在现有机械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提高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效率,智能管理控制系统能够同时分别控制升降电梯、平移轿厢、限位装置、第一平移小车和第二平移小车的运行,并充分考虑到用户群体的年龄段和生活习惯,提供手机服务平台和自助服务平台两种人机交互模式,同时采用手机服务平台还可以预约停车,而且能够连续停车和取车,提高停取车的效率,便于其推广普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立体停车库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回廊式新型立体停车库的控制方法,通过智能管理控制系统实现对车库的智能化管理。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车辆的急剧增多和建筑面积的日益减小,停车问题成为城市建设的一大顽疾。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空余空间有效停车成为每一个城市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筑回廊式立体停车库是建立在医院、工厂、学校、机关、居民小区两栋楼之间,或楼房山墙一侧,或公园、景区人行道,或城市道路、小区人行道等现有空间的立体车库。其无需划定专门的建筑用地,在提供分散式停车库的同时,与现有建筑完美契合,在停车库下方形成供人们休息、散步、纳凉的建筑回廊式结构。完美的机械结构设计,高效的智能化控制系统是立体停车库高效运行的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在现有机械结构的基础上,如何设计智能化控制系统更好地提高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效率,是建筑回廊式立体停车库能够有效推广和普及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建筑回廊式新型立体停车库控制方法,解决建筑回廊式立体车库高效运行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建筑回廊式立体停车库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停车和取车两个过程:
其中停车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A1)用户通过手机服务平台,输入车辆信息进行预约停车,智能管理控制系统预留车位,智能管理控制系统分配停车位并存储;或者用户通过手机服务平台输入车辆相关信息进行预约停车,然后直接选定停车位,手机服务平台将选定停车位输送给智能管理控制系统存储,用户到达立体停车库后,系统指令升降电梯内的第一平移小车与载车板远离停车岛一侧的磁铁片连接将载车板移至停车岛,按车型指令前轮限胎垫到达位置,用户将车辆停放在停车岛上的载车板上并使前胎抵紧限胎垫,拉起手刹,在手机服务平台中选择确认停车;或在自助服务平台中选择确认停车,智能管理控制系统分配停车位并存储,然后进行步骤(A2) 和(A4);所述车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车牌号、停放起始时间、车主、车型和车主联系方式;
(A2)智能管理控制系统向后胎限位装置控制装置发送控制指令,进而控制限位装置升起并移动到车辆后轮后方,然后进行步骤(A3);
(A3)智能管理控制系统向第一平移小车控制装置发送控制指令带动车辆返回升降电梯;智能管理控制系统再向升降电梯控制装置发送控制指令,控制升降电梯上升到分配停车位所在停车层,然后进行步骤(A5);
(A4)智能管理控制系统向分配停车位所在停车层的平移轿厢控制装置发送控制指令,控制平移轿厢移动到升降电梯一侧,然后进行步骤(A5);
(A5)当升降电梯内的平移小车导轨、载车板导轨分别与分配停车位所在停车层的平移轿厢内的平移小车导轨、载车板导轨的连接时,智能管理控制系统向第一平移小车控制装置发送控制指令将载车板移至平移桥厢,令第一平移小车与载车板断开并返回升降电梯,同时向第二平移小车控制装置发送控制指令,控制第二平移小车与载车板靠近停车岛一侧的磁铁片连接,然后进行步骤(A6);
(A6)智能管理控制系统向平移轿厢控制装置发送控制指令,控制平移轿厢移动到分配停车位外侧,确认平移轿厢内的平移小车导轨、载车板导轨分别与停车位内平移小车导轨、载车板导轨相连接,然后向第二平移小车控制装置发送控制指令,控制第二平移小车带动载车板2移动到分配停车位,完成停车,然后第二平移小车与载车板靠近停车岛一侧的磁铁片断开,返回平移轿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士勇,未经张士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40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