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线粒体泵氢能力的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88721.2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70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曲元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沂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代理公司: | 11670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亚娟 |
地址: | 27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线粒体 能力 新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线粒体泵氢能力的新方法,属于科研实验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将磁力搅拌器置于分光光度计比色杯架下方;S2:将分光光度计设置到时间扫描状态;S3:将比色杯放入分光光度计中,并加入KCl,启动磁力搅拌器,开始扫描;S4:加入8‑羟基‑1,3,6‑三磺酸芘;S5:加入亚铁细胞色素c、缬氨霉素、2,3‑二甲氧基‑5‑甲基‑6‑(10‑溴基)‑1,4‑苯醌和线粒体溶液;S6:吸收线走平后记录吸收值A1;S7:加入1μl 5mM的铁氰化钠,记录吸收值A2;S8:加入质子载体羰基氰化氯苯腙,记录吸收值A3;S9:加入铁氰化钠,记录吸收值A4;S10:计算泵氢能力(H+/e)=x/y=(A1‑A2)/(A3‑A4)。本方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受环境干扰小,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和重复性好,适合一般实验室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科研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测定线粒体泵氢能力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将糖类、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氧化分解,同时通过氧化磷酸化,将这些有机物中储藏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不断供给生理活动的需要。
这些过程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和完成的。线粒体进行电子传递时,会同时将线粒体中的H+泵到线粒体膜外,这样就形成了膜内外的H+浓度差,即质子动力势。在质子动力势的推动下,线粒体内膜上的ATP酶就可以合成ATP,ATP是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因此,线粒体被看作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研究线粒体的泵氢能力是研究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研究线粒体泵氢能力的方法是酸度计法,此法需要多种仪器的配合,如高灵敏度酸度计、磁力搅拌器、记录仪等,实验结果受电磁、震动等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另外,操作过程也过于复杂。这些都降低了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研究线粒体泵氢能力的方法操作复杂,受干扰因素多,导致结果误差大,降低了重复性和可靠性;进而提供了一种测定线粒体泵氢能力的新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测定线粒体泵氢能力的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磁力搅拌器置于分光光度计比色杯架下方;
S2:将分光光度计设置到时间扫描状态,扫描波长为475nm;
S3:将比色杯放入分光光度计中,并加入1.6ml 150mM KCl作为反应液;把磁力搅拌器转子放入比色杯中,并启动磁力搅拌器;然后调零,开始扫描;
S4:往比色杯反应液中加入5.7μl 14mM的8-羟基-1,3,6-三磺酸芘,使之终浓度为50μM;
S5:待吸收线走平后,往比色杯反应液加入2μl 2mM的亚铁细胞色素c、2μl 0.2mg/ml的缬氨霉素、5μl 5mM的2,3-二甲氧基-5-甲基-6-(10-溴基)-1,4-苯醌和50μl 0.5g/ml的线粒体溶液;
S6:待吸收线走平后,记录吸收值A1;
S7:往比色杯反应液中加入1μl 5mM的铁氰化钠,启动反应;待反应完毕吸收线变平时,记录吸收值A2;
S8:往比色杯反应液再加入2μl 0.25mg/ml的质子载体羰基氰化氯苯腙;待吸收线变平后,记录吸收值A3;
S9:往比色杯反应液中再加入1μl 5mM的铁氰化钠,启动反应;待反应完毕吸收线变平时,记录吸收值A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沂大学,未经临沂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87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