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线圈接触器及电路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87017.5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84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冉小可;马向民;李南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44 | 分类号: | H01H50/44 |
代理公司: | 11138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肖庆武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线 接触器 电路 控制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线圈接触器及电路控制系统,属于电路控制领域。该双线圈接触器包括:电磁机构和触点机构,电磁机构包括:由内至外顺次套装的线圈骨架、启动线圈和保持线圈,以及两个线圈接线端,触点机构包括:辅助动触片、辅助静触片。其中,辅助动触片、辅助静触片、两个线圈接线端设置在线圈骨架的端面上。通过将辅助动触片、辅助静触片、两个线圈接线端设置在线圈骨架的端面上,一方面能够简化该接触器的结构;另一方面显著缩短了它们之间的距离,启动线圈和保持线圈的端头能够直接与辅助动触片、辅助静触片、线圈接线端适应性连接,避免了利用导线焊接进行上述连接过程,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且生产质量稳定可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路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线圈接触器及电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双线圈接触器是一种电路控制元件,其包括电磁机构和触点机构,电磁机构用来产生电磁力来驱动触点机构作业,进而达到接通与分断电路的目的。
相关技术涉及的双线圈接触器中,电磁机构包括:由内至外顺次套装的线圈骨架、启动线圈、保持线圈;两个线圈接线端;触点机构包括:辅助动触片、辅助静触片。其中,两个线圈接线端、辅助动触片、辅助静触片通过各自的座板设置在线圈骨架外部,启动线圈和保持线圈的端头通过焊接的导线与辅助动触片、辅助静触片以及两个线圈接线端连接,使启动线圈和保持线圈串联,保持线圈与辅助动触片和辅助静触片构成的常闭辅助触点并联。当对两个线圈接线端施加外部电压时,电阻较大的保持线圈被常闭辅助触点旁路,电流仅通过电阻较小的启动线圈,以产生电磁力来驱动常闭辅助触点断开。
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启动线圈、保持线圈与辅助动触片、辅助静触片、两个线圈接线端彼此独立,距离较远,须以手动焊接方式通过导线使它们构成连接,如此不仅造成接触器生产效率低,且生产质量难以保证。
公开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线圈接触器及电路控制系统,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线圈接触器双线圈接触器,包括:电磁机构和触点机构;
电磁机构包括:由内至外顺次套装的线圈骨架、启动线圈和保持线圈;以及,两个线圈接线端;
触点机构包括:辅助动触片、辅助静触片;
其中,两个线圈接线端、辅助动触片、辅助静触片设置在线圈骨架的端面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线圈骨架包括筒体、与所述筒体一端连接的安装板;
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筒体的内腔同轴连通的圆孔;
所述启动线圈绕在所述筒体外部,所述保持线圈绕在所述启动线圈外部;
两个所述线圈接线端、所述辅助动触片、所述辅助静触片均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筒体的另一端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也设置有与所述筒体的内腔同轴连通的圆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辅助动触片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安装段、第一变向段、第一触点段;
所述辅助静触片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二安装段、第二变向段、第二触点段;
所述第一安装段和第二安装段均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
所述第一变向段和所述第二变向段用于使所述第一触点段与所述第二触点段相对接触,配合构成常闭辅助触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触点段和所述第二触点段上均设置有触点,两个所述触点相对接触,配合构成所述常闭辅助触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变向段和/或所述第二变向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70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