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潜孔锤转换接头、潜孔锤钻杆和潜孔锤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85973.X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4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叶宏宇;吴康;张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泰利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4 | 分类号: | E21B17/04;E21B2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10111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潜孔锤 转换 接头 钻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循环钻井技术,提供一种潜孔锤转换接头、潜孔锤钻杆和潜孔锤。
背景技术
常规潜孔锤钻探在硬脆稳定岩层钻进能大幅度提高钻进效率、缩短周期、降低钻井成本和有利于快速成井。但在地层窜气情况下,岩屑无法上返到孔口;或者孔深较深时,由于环空面积较大,风速变慢,同样无法将岩屑吹出孔口;同时,由于岩屑上返速度降低,容易粘附在钻杆或井壁上,形成砂桥从而造成卡钻。增加大功率空压机的解决方法会增大投入成本从而降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潜孔锤转换接头、潜孔锤钻杆和潜孔锤,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潜孔锤应用于地层窜气、孔深较深等情况时需要增大空压机功率的问题。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潜孔锤转换接头,包括内管段和外管段,所述内管段和所述外管段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间,所述内管段中形成有第二空间;所述内管段中设置有挡板,将所述第二空间分隔形成上部内空间和下部内空间;所述下部内空间和所述第一空间相通,所述上部内空间和所述潜孔锤转换接头对应的钻井环空相通。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设有该潜孔锤转换接头的潜孔锤,其可以采用反循环钻井技术,从而将传统的钻井环空返屑的方式改为钻杆内空间返屑,从而解决了传统潜孔锤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增大空压机功率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外管段的管壁上设置有挡件,工作过程中将钻井环空分隔形成上部环空和下部环空,且所述下部环空和所述上部内空间相通。
优选的,所述挡件为与所述第一空间相通的气囊,从而当第一空间中气压升高时所述气囊被撑开。
优选的,所述挡件位于所述挡板上方。
优选的,所述内管段和所述外管段同轴设置且横截面均为圆形。
优选的,当所述外管段的管壁上设置有挡件时,所述外管段上位于所述挡件下方开设有第一环形孔,所述内管段上位于所述挡板上方开设有第二环形孔,以使得所述上部内空间和所述钻井环空相通。
优选的,所述内管段上,位于所述挡板下方开设有第三环形孔,以使得所述下部内空间和所述第一空间相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潜孔锤钻杆,所述潜孔锤钻杆为双壁钻杆,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潜孔锤钻杆底部形成有上述潜孔锤转换接头,其中所述内管沿其轴向延伸得到所述内管段,所述外管沿其轴向延伸得到所述外管段。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潜孔锤,包括上述潜孔锤钻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潜孔锤,包括双壁钻杆,所述双壁钻杆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双壁钻杆底部连接上述潜孔锤转换接头,且所述外管连接所述外管段,所述内管连接所述内管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一的潜孔锤钻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潜孔锤钻杆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潜孔锤转换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管;2、外管;3、挡板;4、气囊;5、第一环形孔;6、第二环形孔;7、第三环形孔;8、送风口;9、井壁;10、地面;11、内管段;12、外管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泰利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泰利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59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