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模可控的固体激光输出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84825.6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5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嘉强;徐晓明;杨丽颖;张金玉;曹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S3/091 | 分类号: | H01S3/091;H01S3/106;H01S3/117;H01S3/109;H01S5/042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周庆路 |
地址: | 30018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出控制装置 激光谐振腔 声光Q开关 固体激光 机械光闸 可控的 多模 激光发生单元 激光输出控制 激光输出模式 谐振腔后镜 整机可靠性 倍频晶体 传感模块 垂直设置 电流控制 前方位置 驱动电源 输出功率 输出状态 水冷单元 多模式 光功率 驱动源 二维 可控 模组 冷却 监控 灵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模可控的固体激光输出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以及,激光发生单元,包括LD模块,LD驱动源,激光谐振腔以及倍频晶体;机械光闸,其设置在激光谐振腔内且与所述的控制单元可控连接;二维Q开关模组,包括Q驱动电源,以及两个设置于谐振腔后镜前方位置处且垂直设置的声光Q开关;用以冷却所述的LD模块和声光Q开关的水冷单元;以及监控温度、湿度、光功率、压力和位置的传感模块。本发明可以同时实现机械光闸、Q开关、LD电流控制等多模式的激光输出控制,满足激光输出模式的灵活切换、输出功率的迅速控制、输出状态的及时转变以及整机可靠性等诸多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激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多模可控的固体激光输出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激光技术的发展,激光已在材料加工、表面处理、医学治疗、科学研究、军事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在激光的各种应用过程中,对激光输出模式的控制、对激光输出功率的控制、对激光光路开关状态的快速有效切换等,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针对特定应用,在激光切割、标刻等应用场合通常利用机械光闸的来实现激光输出的阻断及开放,但机械光闸多使用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电磁阀等器件作为执行机构,其动作灵敏度、响应速度、可靠性等使得在一些需要高速激光输出控制的场合难以符合要求;在另外一些特殊应用场合,还利用Q开关(Q-Switching)等方法实现了电子光开关,然而受Q开关器件本身特性影响,对大功率的激光输出不能有效关断,也有其局限性。
随固体激光技术的发展,因其紧凑的结构、较高的电光转换效率、良好的光束质量以及可靠的性能在工业、医疗、国防、科研等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然而,就固体激光器系统本身而言,仍缺乏一种能适应性多场合应用的激光输出控制装置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基于多模可控的固体激光输出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适应激光加工、医学治疗、军事应用、科研实验等需要快速控制激光输出模式、功率及状态的多样性需求的场合。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多模可控的固体激光输出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以及,
激光发生单元,包括LD模块,LD驱动源,激光谐振腔以及倍频晶体;
机械光闸,其设置在激光谐振腔内且与所述的控制单元可控连接;
二维Q开关模组,包括Q驱动电源,以及两个设置于谐振腔后镜前方位置处且垂直设置的声光Q开关;
用以冷却所述的LD模块和声光Q开关的水冷单元;
以及监控温度、湿度、光功率、压力和位置的传感模块。
所述的控制单元包括,
处理器模块;
状态检测及反馈模块;实时检测固体激光器系统及实时运行状态信息,接受传感模块的输出信息并反馈至处理器模块;
逻辑控制模块,与LD驱动源和Q驱动源及机械光闸可控连接以对动作逻辑进行协调控制;
存储器模块,存储激光输出模式数据及固体激光器系统的运行信息;
接口驱动模块,用实现处理器模块与远控或触摸屏通讯。
处理器模块包括微处理器和SRAM;所述的存储器模块为FLASH闪存器。
所述的机械光闸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的底座上的旋转电磁铁,设置在所述的旋转电磁铁上的挡光板,以及用以感测所述的挡光板位置的光电传感器,其中,所述的挡光板由高导热性金属材质制成。
所述的光电传感器为U型光电传感器,所述的挡光板由紫铜材质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未经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48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