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硫工业废气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83319.5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6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姜建国;杨立军;陈莉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布奇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28;B01J20/30;B01D5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03 | 代理人: | 马骁 |
地址: | 21310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废气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硫工业废气处理方法,属于废气处理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气指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排入空气的含有污染物气体的总称。
这些废气有: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氟化物、氮氧化物、氯、氯化氢、一氧化碳、硫酸铅汞、铍化物、烟尘及生产性粉尘,排入大气,会污染空气。这些物质通过不同的途径呼吸道进入人的体内,有的直接产生危害,有的还有蓄积作用,会更加严重的危害人的健康。不同物质会有不同影响。
工业废气处理的原理有活性炭吸附法、催化燃烧法、催化氧化法、酸碱中和法、等离子法等多种原理。废气处理塔采用五重废气吸附过滤净化系统,工业废气处理设计周密、层层净化过滤废气。
工业废气处理要区别民用场所空气净化。工业废气处理要能有效去除工厂车间产生的苯、甲苯、二甲苯,醋酸乙酯,丙酮丁酮,乙醇,丙烯酸,甲醛等有机废气,硫化氢,二氧化硫,氨等酸碱废气处理。CS2和H2S是工业废气排放中常见的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的健康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危害。废气中的CS2和H2S亦可以回收利用。粘胶纤维生产企业废气主要污染物为H2S、CS2。目前一般采用三级碱洗+活性炭吸附法对工艺废气进行回收处理。但这种处理废气的方法效率不高,不能有效地处理污染物为H2S、CS2。
因此发明一种含硫工业废气处理方法对废气处理制备技术领域具有积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对黄磷尾气的主要处理方法是燃烧处理,这种方式不仅浪费含硫气体,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其他的一些净化方法如水洗法、变温吸附、变压吸附和催化氧化等方法也存在着不足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含硫工业废气处理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硫工业废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为:
(1)称取0.5~0.7kg活性炭置于研钵中研磨后,收集过筛活性炭粉末,将过筛活性炭粉末放入带有30~50mL硝酸溶液和20~30mL硝酸镍溶液的烧杯中浸泡,得到浸泡的过筛活性炭粉末,再用去离子水冲洗浸泡的过筛活性炭粉末,并调节pH至6~8,去除粘附在炭粒上的炭粉和杂质,得到水洗的活性炭,继续将水洗的活性炭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出料,得到改性活性炭;
(2)将磷酸二氢钾、硝酸钠、蔗糖混合得到混合物,再将混合物和水混合搅拌,得到自制混合液;
(3)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取自制活性炭和自制混合液混合置于发酵罐中搅拌,再添加脱氮硫杆菌菌悬液,密封发酵,得到发酵产物,过滤发酵产物,去除发酵滤液,得到发酵滤渣;
(4)将黄磷尾气先通入带有冷却水的冷冻机中冷凝后,得到冷凝的黄磷尾气,再将发酵滤渣填充在活性炭吸附塔内部的吸附层中,继续将冷凝的黄磷尾气从塔底通入,经过带有发酵滤渣的活性炭吸附塔内部的吸附层,在氮气保护下,吸附含硫气体,并加热升温,最后将处理后的气体从塔顶释放,即可完成对含硫工业废气的处理。
步骤(1)所述的研磨时间为16~20min,研磨目筛为80~100目筛,硝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硝酸镍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5%,浸泡时间为1~2h,焙烧温度为500~700℃,焙烧时间为1~2h。
步骤(2)所述的磷酸二氢钾、硝酸钠、蔗糖是等质量比,搅拌温度为20~30℃,混合物和水的质量比为1:3,搅拌时间为12~16min。
步骤(3)所述的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取30~40份自制活性炭和16~20份自制混合液以及12~16份菌含量107cfu/mL的脱氮硫杆菌菌悬液,搅拌时间为12~16min,发酵温度为35~45℃,发酵时间为7~9天。
步骤(4)所述的流量为1.0×103m3/h,冷冻水的温度为6~8℃,冷凝时间为4~6min,填充厚度为10~20cm,吸附温度为45~65℃。
本发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布奇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布奇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33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