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蒸汽式出菇房供热系统及其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82935.9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64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吴小涛;黄晓峰;黄应瑞;陈泽针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久禾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02 | 分类号: | F24D1/02;F24D19/10;A01G18/69 |
代理公司: | 盐城市大丰区丰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54 | 代理人: | 邵珑 |
地址: | 224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汽 式出菇房 供热 系统 及其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式出菇房供热系统,包括蒸汽炉、出菇房,蒸汽炉设有进水口和出气口,进水口处连接有第一水泵,第一水泵另一端连接有水槽,出气口处通过管道连接有引风机,出菇房内部设有通气管,引风机的另一端与通气管连接,通气管的另一端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的出水口与水槽连接,通气管贯穿于出菇房内部,通气管倾斜设置,沿通气管长度方向竖直设置多个引流棒,在引流棒下端对应设有集水槽,出菇房底部设有出菇座,出菇座与集水槽之间通过引流杆连接;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节约资源,能够快速稳定进行加热,方便控制,而且采用内部循环,节约能源,采用蒸汽加热,加热温度高,调节范围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热系统,具体的说是一种蒸汽式出菇房供热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杏鲍菇品种:根据子实体形态特征,国内外的杏鲍菇菌株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保龄球形、棍棒形、鼓槌状形、短柄形和菇盖灰黑色形,其中保龄球形和棍棒形在国内栽培中较为广泛;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组织致密、结实、乳白,可全部食用,且菌柄比菌盖更脆滑、爽口,被称为“平菇王”、“干贝菇”,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和如鲍鱼的口感,适合保鲜、加工,深得人们的喜爱,在国内,杏鲍菇也越来越受到菌类养殖户的青睐。
在杏鲍菇的种植过程,现有的供热系统多数采用电加热的方式进行内部温度控制,由于采用电加热,造成内部干燥,湿度达不到要求,需要增加其他设备进行辅助,大大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蒸汽式出菇房供热系统,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节约资源,能够快速稳定进行加热,方便控制,而且采用内部循环,节约能源,采用蒸汽加热,加热温度高,加热快,调节范围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蒸汽式出菇房供热系统,包括蒸汽炉、出菇房,蒸汽炉设有进水口和出气口,进水口处连接有第一水泵,第一水泵另一端连接有水槽,出气口处通过管道连接有引风机,出菇房内部设有通气管,引风机的另一端与通气管连接,通气管的另一端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的出水口与水槽连接,通气管贯穿于出菇房内部,通气管倾斜设置,沿通气管长度方向竖直设置多个引流棒,在引流棒下端对应设有集水槽,出菇房底部设有出菇座,出菇座与集水槽之间通过引流杆连接。
这样,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蒸汽炉进行加热,利用蒸汽向出菇房进行加热,不仅加热温度高,加热速度快,而且在通气管外壁由于温差大,能将空气中的水分快速冷凝成水滴,通过引流棒导向集水槽,然后在通过引流杆流向出菇座,进行加湿,大大减少人工洒水的次数和频率,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并且通过温度显示器和湿度显示器能时刻对内部进行数据显示,方便操作人员判断和执行。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述的蒸汽式出菇房供热系统,通气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30°,出菇房内部设有温度显示器和湿度显示器,将通气管倾斜设置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有利于冷凝水积聚和流至集水槽中。
前述的蒸汽式出菇房供热系统,冷凝器的出水口与过滤槽连接,过滤槽与水槽之间通过第二水泵连接,通过过滤槽能够对回水进行过滤,提高水质。
前述的蒸汽式出菇房供热系统,蒸汽式出菇房供热系统的应用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先将蒸汽炉通电,然后开启第一水泵向蒸汽炉供水,当水沸腾时,开启引风机,高温蒸汽通过通气管对出菇房进行升温,将出菇房的温度控制在40-55℃,湿度控制在30%-40%之间,持续3-5天;然后将出菇房控制在15-20℃,持续1-2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久禾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久禾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29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甘蔗脱毒组培苗的大田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糖用甘蔗变果用甘蔗的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