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吊杆拱桥的吊杆进行电迁除氯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81871.0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45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查支祥;朱栋梁;彭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23F13/06 | 分类号: | C23F13/06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海曙钧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1 | 代理人: | 代宇琛 |
地址: | 315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吊杆 拱桥 进行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吊杆拱桥的吊杆进行电迁除氯的装置,包括套管,套管内有多根钢丝束,吊杆处的桥面板上有凹坑,凹坑内的钢丝束外没有套管,凹坑顶面的套管处有防止管内防锈油脂渗漏的第一密封板,凹坑内的钢丝束处有亲水材料制作的圆饼形渗液体,凹坑内有紧贴圆饼形渗液体的多个扇环形的电解质溶液箱,电解质溶液箱内固定有不锈钢板,该不锈钢板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经导线连接,该直流电源的负极经导线与该吊杆的钢制底端板连接,所述电解质溶液箱紧贴圆饼形渗液体的弧形板上有若干个用于向圆饼形渗液体渗液并使多根钢丝束上氯离子经圆饼形渗液体移动至电解质溶液箱内的电解质溶液中的孔。该装置能有效去除钢丝束上的氯离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造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对吊杆拱桥的吊杆进行电迁除氯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吊杆拱桥的吊杆一端固定如穿过顶端钢制端板铆接或螺接或锚固在拱肋上,另一端穿过桥面板及支撑桥面板的梁和钢制底端板并与钢制底端板固定如铆接或螺接或锚固。吊杆的结构一般为非金属套管内有多根钢丝束,套管底部密封,整个套管内从底到顶都充满防锈油脂。但实际应用中,日常月久,套管内的油脂不可避免的会有渗漏、蒸发的水也不可避免的会从顶端或底端渗漏于套管内的钢丝束上,水特别是海水中存在大量对钢丝束有腐蚀性的氯离子,直接缩短钢丝束及吊杆以及吊杆拱桥的使用寿命。据本发明人所知,这一技术难题目前尚未得到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去除吊杆的钢丝束上氯离子的对吊杆拱桥的吊杆进行电迁除氯的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对吊杆拱桥的吊杆进行电迁除氯的装置,包括套管,套管内有多根钢丝束,钢丝束的上端与拱肋固定,下端贯穿桥面板梁钢制底端板并与钢质底端板固定,套管内有防锈油脂,吊杆处的桥面板上有凹坑,凹坑内的钢丝束外没有套管,凹坑顶面的套管处有防止管内防锈油脂渗漏的第一密封板,凹坑内的钢丝束处有亲水材料制作的圆饼形渗液体,凹坑内有紧贴圆饼形渗液体的多个扇环形的电解质溶液箱,电解质溶液箱内固定有不锈钢板,该不锈钢板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经导线连接,该直流电源的负极经导线与该吊杆的钢制底端板连接,所述电解质溶液箱紧贴圆饼形渗液体的内弧形板上有若干个用于向圆饼形渗液体渗液并使多根钢丝束上氯离子经圆饼形渗液体移动至电解质溶液箱内的电解质溶液中的孔。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由于该吊杆的多根钢丝束固定在底端钢制端板上,即钢丝束均与钢制底端板电导通,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分别与不锈钢板和钢质底端板连接,直流电源通电后,不锈钢板与若干根钢丝束之间产生电势差,使得钢丝束上带负电的氯离子向正极移动,从钢丝束经亲水材料制作的圆饼形渗液体和与之紧贴的弧形板上的若干个通孔进入到电解质溶液箱内的电解质溶液中,有效去除了钢丝束上的氯离子,避免了钢丝束被腐蚀。延长了钢丝束及吊杆以及吊杆拱桥的使用寿命。解决了多年来未能解决的该技术难题。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解质溶液箱顶部有抽出电解质溶液和注入电解质溶液的进出孔。以供需要时更换电解质溶液箱内饱含氯离子的电解质溶液,而实践证明这种更换是很有效的。因为,实际运用中,由于电解质溶液箱内电解质溶液中几乎聚集了圆饼形渗液体95%左右的氯离子,而残存于圆饼形渗液体内氯离子仅占氯离子总量的5%左右,只需将电解质溶液箱内饱含氯离子的电解质溶液更换为未含氯离子的电解质溶液,即可开始新一轮的电迁除氯过程。进出孔还可在需要时经孔对电解质内的氯离子含量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解质溶液箱的箱体顶板上有供弧形密封板插入的扇环形通孔,该扇环形通孔正下方的箱体两侧板上有供弧形密封板插入并密封用的凹槽,所述弧形密封板底边缘有与紧贴圆饼形渗液体的内弧形板的内表面且密封用的密封条。采用以上结构后,可以在更换扇环形的电解质溶液箱内饱含氯离子的电解质溶液时,插入该弧形密封板,使箱内暂时构成封闭的空间,暂时隔断箱内的电解质溶液与圆饼形渗液体相互之间的渗漏,以保证更换电解质溶液的顺利进行和更换彻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未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18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