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DLMS规约的主动上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76905.7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8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军;柳志超;刘笑菲;魏鹏;张奔;刘国栋;张加海;徐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东方威思顿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H04L1/16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7225 | 代理人: | 申国栋 |
地址: | 264003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dlms 规约 主动 上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DLMS规约的主动上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电表的推广,用户对其功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主动上报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用户需求,它要求电表在某些特定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能够将相关信息主动推送至用户,而不是等待用户定期抄表,大大提高了系统对这些事件的反应速度。
DLMS(Device Language Message specification)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电能表通信协议,在电能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事件的主动上报功能,DLMS的实现方式为:使用UI帧、event notification服务,将相应的DLMS/COSEM对象的属性作为主动上报信息。但是,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以下缺点:
1)UI帧类型不具备发送-应答机制,在信号易受干扰的场合(例如PLC、RF),非常容易造成主动上报信息的丢失。
2)对于上电、停电等批量发生的事件,非常容易造成事件上报时信道阻塞,严重影响主动上报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DLMS规约的主动上报方法,其目的是:(1)提供发送-应答机制,避免上报信息的丢失;(2)提高批量主动上报时的效率。
一种适用于DLMS规约的主动上报方法,在电表端建立事件缓存区,用于存储待上报事件;
电表端通过与电表端相连接的电表通信模块将事件缓存区中的待上报事件主动上报至与电表通信模块相连接的路由端;
所述路由端接收到上报的事件后,向电表端返回确认帧,电表端根据确认帧将缓存区中对应的已上报事件删除。
进一步地:在电表通信模块和路由端之间建立分时发送机制,用于在需要批量上报时确定各电表端主动上报的顺序,并判断各电表端是否可在当前上报。
进一步地:所述分时发送机制判断电表端是否可在当前上报的方法为:设电表个数为Nmeter,每只电表上报一个事件所需要的时间为Nevent,每只电表上电时刻需要上报Nevent种事件,所有的事件要在Tsum时间内上报完成,则在需要批量上报时,第n只电表可上报的时间段为至且Tsum≥Nmeter×Tevent×Nevent,n=1,2,……,Nmeter。
进一步地:各电表端在其可上报的时间段之后产生的待上报事件,在Tsum之后上报。
进一步地:主动上报是以UI帧的方式上报,上报事件的信息中包括:事件ID,Time即事件发生时间,ClassID即事件信息对应的类编号,OBIS即事件的OBIS码,Attribute即事件信息所在的类属性,Data即事件信息所在的类属性所包含的数据信息。
进一步地:路由端接收到主动上报的事件后,提取出事件ID信息和事件发生时间,并将这两个信息加入到确认帧中,所述确认帧为UI帧。
进一步地:电表端接收到确认帧后,根据确认帧中的事件ID信息将所对应的待上报事件从事件缓存区中删除。
进一步地:电表端主动上报时,先缓存的事件先上报。
进一步地:发生需要主动上报的事件后,电表端先检查事件缓存区是否已经存满,若未满,则将待上报事件信息缓存至事件缓存区中,否则,删除最早的一条待上报事件,然后将刚发生的事件信息保存至事件缓存区。
进一步地:若电表端主动上报并等待一段时间后未收到确认帧,则重新上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通过事件缓存机制和发送确认机制,确保在信号易受干扰的场合(例如PLC、RF),主动上报的信息不会丢失;(2)通过分时主动上报的方式,约定各电表的上报时间段,避免在大量停上电事件同时上报的情况下,出现通信信道阻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分时上报并确认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电表端事件缓存区工作机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分时发送机制的时间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东方威思顿电气有限公司,未经烟台东方威思顿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69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极片高速裁切的电芯制片绕卷一体机
- 下一篇:蓄电池组件、机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