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74865.2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1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肖鹏;陆垚锋;夏炎;王亚昀;王欣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32203 | 代理人: | 吴茂杰 |
地址: | 226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寿命 沥青路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柔性路面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减缓沥青路面产生的疲劳开裂和基层传到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避免出现反射裂缝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高等级公路通常采用沥青路面。沥青路面铺设于土基上方,其结构通常包括自上面向下依次设置的沥青面层、基层和底基层。
现有沥青路面的结构如中国发明专利“低造价环保长寿命路面结构”(申请号:201611085143.2,申请日:2016.1130)所述,包括表面层、上封层、中面层、粘层、下面层、下封层、半刚性基层和级配碎石底基层。
上述专利中使用的是半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具有许多优点的同时,存在排水不良、反射裂缝等缺陷。
这样的结构使得现有沥青路面容易产生疲劳开裂和基层传到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路面质量不够高,道路使用寿命不够长,使得沥青路面往往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产生严重的破坏,如裂缝、水损害、车辙等,远没有达到道路的设计年限。
而单一的柔性基层又具有较大的变形,其自身的破坏主要在反复荷载作用下,当累计残余变形达到一定值,路面会产生沉陷或车辙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减缓沥青路面产生的疲劳开裂和基层传到沥青面层的发射裂缝,避免出现反射裂缝,初始投资增大合理、大幅提高路面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铺设于土基上方,包括自上面下依次设置的沥青面层1、基层2和底基层3,所述沥青面层1包括表面磨耗层11、中面层12和下面层13,所述表面磨耗层11采用SMA-13级配沥青混合料,所述中面层12采用Superpave-20级配沥青混合料,所述下面层采用Superpave-25级配沥青混合料13;所述基层2为抗裂性刚柔组合基层,包括柔性上基层21和半刚性下基层22,所述柔性上基层21采用ATB-25沥青稳定碎石,所述半刚性下基层22为水泥稳定粒料;所述底基层3为稳定类土。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
1、抗疲劳开裂: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沥青路面疲劳性能不足,在重载条件下过早的产生裂缝,进一步形成水损害等其他病害,在骨架密实型级配SMA-13沥青混合料中掺加玄武岩纤维提高其疲劳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的中面层主要发生高温车辙变形病害,在Superpave-20级配沥青混合料中掺加玄武岩纤维提高其高温稳定性,抗疲劳开裂性能显著;
2、避免出现反射裂缝:将柔性基层设置在刚度较大的半刚性基层之上,由于半刚性基层的变形较小,对柔性基层的变形起到了约束作用,同时通过级配的调整、施工工艺的提高等,使其强度参数得以较大的增加,则路面结构的应力分布、受力等与传统的柔性基层结构受力状态有所不同,有效的阻止了反射裂缝的发生、解决了排水不畅等问题。
总之,本发明通过合理增大初始投资,可大幅提高路面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沥青面层,2基层,3底基层,11表面磨耗层,12中面层,13下面层,
21柔性上基层,22半刚性下基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铺设于土基上方,包括自上面下依次设置的沥青面层1、基层2和底基层3;
所述沥青面层1包括表面磨耗层11、中面层12和下面层13,所述表面磨耗层11采用SMA-13级配沥青混合料,所述中面层12采用Superpave-20级配沥青混合料,所述下面层采用Superpave-25级配沥青混合料13;
所述基层2为抗裂性刚柔组合基层,包括柔性上基层21和半刚性下基层22,所述柔性上基层21采用ATB-25沥青稳定碎石,所述半刚性下基层22为水泥稳定粒料;
所述底基层3为稳定类土。
优选地,所述表面磨耗层11的厚度为50~70mm,所述中面层12的厚度为70~100mm,所述下面层13的厚度为100~130mm,所述抗柔性上基层21的厚度为100~150mm,所述半刚性下基层22的厚度为200~300mm。
优选地,所述表面磨耗层11采用的SMA-13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组成及质量比为:
SBS改性沥青:第一矿料:玄武岩纤维=5.8~6.0:100:0.3~0.4,公称最大粒径尺寸为13.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48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道路施工方法
- 下一篇:带有透水混凝土柱的透水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