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沉降路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74069.9 | 申请日: | 2017-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14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韩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惠淳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3/04 | 分类号: | E01C3/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陈世洪 |
地址: | 211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降 路基 结构 | ||
一种防沉降路基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软土层、钢筋混凝土层、填料层、泥土层以及浇注路面层,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层与所述填料层之间设置有补偿层;所述补偿层由下至上分别设置第一沉降补偿层以及第二沉降补偿层。通过本发明的防沉降路基结构的设置,能够保障路面质量,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路基的不均匀沉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基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沉降路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公路桥梁对人们的作用越来越大,其施工技术自然也在不断进步。近些年,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公路桥梁建设。公路桥梁不只成为沟通南北经济的大动脉,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公路桥梁属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对施工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但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够成熟,很多技术还不够完善,所以相关部门对于公路桥梁施工技术都很重视。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也是道路的承载主体,所以说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条路面的质量。桥头路基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对过往的车辆和行人的生命安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才能保证路面的质量。
高速公路由于设计时速高,对公路的沉降变形和稳定性要求高。实际工程中,对桥头路基填筑质量又要求特别严格,这是因为构筑物与路堤是性质不同的结构物,路基路面是柔性结构,它在施工中和使用后会不断地发生变形并产生较大的沉降;而构筑物一般整体刚度很大,可以认为是不可压缩的,尤其是桩基础沉降非常之小。一旦纵向差异沉降大,将引起路面横向裂缝,造成汽车行驶减速、颠簸、震动、跳车等问题,影响行车舒适性、安全性,降低行车速度,加大车辆和公路本身的运营成本。
现有技术中,华南理工大学在CN102322008B的发明专利中,提出了一种路基沉降的补偿方法,通过在路基中设置防水生石灰袋层,当路基发生沉降时,向生石灰袋注水,通过生石灰袋吸水膨胀将沉降路面顶起,从而补偿路基沉降。但是,该方法还存在如下缺陷,一方面其需要在路基沉降发生到一定程度后人工进行,并非实时补偿;另一方面,由于其将生石灰袋铺满补偿沉降层,为了短时间补偿沉降生石灰袋吸水较大,生石灰袋吸水时同时产生侧向位移,为了防止路基的侧向变形,需要在路基两侧设置挡土墙。
作为改进本发明提出一种防沉降路基结构,能够在实现沉降人工补偿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实时的自动路基沉降补偿,同时其不需要设置挡土墙也能够防止路基的侧向位移。
发明内容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防沉降路基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软土层、钢筋混凝土层、填料层、泥土层以及浇注路面层,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层与所述填料层之间设置有补偿层;所述补偿层设置由下至上分别设置第一沉降补偿层以及第二沉降补偿层;所述第一沉降补偿层为主动补偿层,其均匀铺筑第一生石灰袋,所述第一生石灰袋采用塑料编织布,水分能够透过该塑料编织布进入袋内;所述第二补偿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沉降补偿层之上,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生石灰袋阵列,所述第二生石灰袋阵列内设置间隔设置的第二生石灰袋;所述第二生石灰袋采用具有开口的橡胶袋,水分不能够透过该橡胶袋;所述第二生石灰袋阵列之间由第一生石灰袋列填充;所述第二生石灰袋阵列包括上下设置的两层,其中上层第二生石灰袋阵列中的第二生石灰袋与下层第二生石灰袋阵列中的第二生石灰袋交错设置。
优选的,所述同一第二石灰袋阵列的第二生石灰袋的开口通过一根总管连接到路基外层。
优选的,记录各个第二石灰袋阵列的位置,对其进行编号,根据路基沉降的位置,确定注入水分的总管。
可选的,所述第二生石灰袋的开口通过注水管连接到路基外层,其管口封闭,在需要补偿路基沉降时作为注水通道。
优选的,在所述填料层设置排水管,使其作为排水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生石灰袋以及第二生石灰袋内填充生石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惠淳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惠淳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40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