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注塑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72703.5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7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翁群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姚市奥科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C45/26;B29C45/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模具 下模 推出机构 浮动芯 上模 红外距离传感器 节约生产成本 传感器使用 距离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成型产品 模具成型 气缸联动 生产效率 注塑产品 导向柱 气缸室 推动杆 浮板 空腔 气缸 托板 针板 和面 移动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自动注塑模具,其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设有托板,在所述下模内设有自动推出机构,导向柱,空腔和面针板;所述的自动推出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气缸室,推动杆,浮动芯体和浮板;还包括红外距离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气缸及气缸联动件,并配合传感器使用,从而使得注塑模具在模具成型后,能够自动将成型产品推出注塑模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距离传感器调节浮动芯体在型腔中移动的距离,适应不同尺寸的注塑产品,节约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设计领域,具体涉及自动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注塑模具,均通过复位弹簧作为推出机构,将成型产品从模具中推出;其工作时,当注塑头移开后,推出机构马上将产品推出,由于模具的连续工作,使得冷却效果降低,有些产品还没有冷却成型,便被推出,造成产品变形,良品率低。且传统的注塑模具,只能满足一种尺寸产品的注塑,如果换其他的产品,该注塑模具便不适用了,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注塑模具,通过设置气缸及气缸联动件,并配合传感器使用,从而使得注塑模具在模具成型后,能够自动将成型产品推出注塑模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距离传感器调节浮动芯体在型腔中移动的距离,适应不同尺寸的注塑产品,节约生产成本。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自动注塑模具,其包括上模和下模,在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设有托板,在所述下模内设有自动推出机构,导向柱,空腔和面针板。
所述的自动推出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气缸室,推动杆,浮动芯体和浮板。
所述的推动杆和浮板设于空腔中。
所述的气缸室固定在模具下模处,推动杆固定在浮板下部,并与气缸室相连。
所述的浮动芯体固定在浮板上部,且位于型腔中。
其还包括红外距离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设于浮板下部。
将注塑料注入型腔时,由于重力作用,推出机构向下移动,红外距离传感器采集浮板到面针板的距离,当距离达到预设距离时,气缸内充气,阻止浮板继续向下移动,从而控制注塑产品的大小。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型腔处。
温度传感器采集型腔内的实时温度,当温度降到产品成型温度时,气缸开始工作,推动推动杆向上运动,从而将成型产品推出模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气缸及气缸联动件,并配合传感器使用,从而使得注塑模具在模具成型后,能够自动将成型产品推出注塑模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距离传感器调节浮动芯体在型腔中移动的距离,适应不同尺寸的注塑产品,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浮动芯体 2.浮板 3.红外距离传感器 4.推动杆 5.气缸室 6.导向柱 7.托板 8.面针板 9.温度传感器 10.上模 11.下模 12.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自动注塑模具,其包括上模10和下模11,在所述上模10与下模11之间设有托板7,在所述下模11内设有自动推出机构,导向柱6,空腔12和面针板8。
所述的自动推出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气缸室5,推动杆4,浮动芯体1和浮板2。
所述的气缸室5固定在模具下模11处,推动杆4固定在浮板2下部,并与气缸室5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姚市奥科五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余姚市奥科五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27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摆动式滑块抽芯装置
- 下一篇:用于成型机的注射单元和用于制造塑化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