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硼精矿焙烧熟料制备硼砂的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65293.1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8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张亦飞;李玉花;邓立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B35/12 | 分类号: | C01B3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硼精矿 焙烧熟料 碳化反应 硼砂 碳酸氢钠溶液 碳酸氢钠 硼溶液 制备 配制 纯碱生产工艺 熟料 工业原料 节能减排 母液循环 设备要求 生产效率 碳化原料 蒸发结晶 中间产品 硼泥 碳化 矿产资源 能耗 | ||
1.一种从硼精矿焙烧熟料制备硼砂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硼精矿焙烧熟料与配制好的碳酸氢钠溶液混合,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结束后过滤分离得到富硼溶液和硼泥,富硼溶液蒸发结晶制备硼砂,母液循环使用于配制碳酸氢钠溶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aHCO3与硼精矿熟料液固比为1.5:1~6: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aHCO3与硼精矿熟料液固比为1.7:1~4: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aHCO3用量为硼精矿熟料理论用量的100%~300%。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aHCO3用量为硼精矿熟料理论用量的120%~15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温度为95~170℃。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温度为100~14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时间为30~180min。
9.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时间为40~12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529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