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插针式电极片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63401.1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0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橸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16 | 分类号: | H01R43/16;H01R43/0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356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针式 电极 生产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针式的理疗电极片的生产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圆刀模切机完成材料的复合、模切及导电线贴装的生产插针式电极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一般插针式电极片由上及下分为几层:无纺布,导电布,导电胶黏片,保护膜,而在无纺布与导电布之间,夹着一根带插针端子的导电线。目前常见的插针式电极片的生产,是先利用圆刀模切机将几层材料逐层复合后模切成型,其中无纺布只复合一部分,另一部分在贴装导电线时需要人工将无纺布粘性面的离型膜撕开,然后将导电线按在无纺布上,再与导电布贴合。此种方法需要人工将导电线装在无纺布和导电布之间,而人工贴合不仅效率低、贴合质量良莠不齐,而且无纺布一旦贴错则无法撕下重贴,整个产品需要淘汰,故容易造成较大的材料浪费。
发明内容
总结利用人工贴装导电线会产生的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以及材料浪费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方法,该方法可实现由一台圆刀模切机完成插针式电极片的多层材料的复合、模切以及贴装导电线的所有工序,免去了人工贴装工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先利用一台针对此种导电线的排线机器将导电线按一定距离、头尾方向一致地依靠粘性材料和离型材料形成带状,收成卷料,然后利用圆刀模切机将导电布、导电胶黏片复合,并将复合在一起的导电布与导电胶黏片模切去上排电极片的上边框和下排电极片的下边框,并排废,同样将无纺布切去上、下边框,通过CCD电眼追标,再分别与两卷导电线精确复合,两卷导电线尾部分别贴在上、下两排电极片的合适位置,再将复合上了导电线的无纺布与导电布复合,最后模切电极片内边框并排废,完成产品成型。
本发明中所述的无纺布、导电布、导电胶黏片、保护膜均为按同时生产出两排电极片准备,故材料宽度应大子两片电极片的宽度+中间间隔距离,另预留一定的模切空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电极片的材料复合、模切及导电线埋线所有工序均由一台圆刀模切机完成,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而且避免了人工贴装导电线所产生的质量差异及材料浪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首先将导电线按电极片需模切的尺寸及排列间隔以一定的间距(间距=单片电极片宽+间隔距离)头尾一致地均匀排布在粘性材料和离型材料中,收成卷料,此步骤涉及我司自主研发的半自动排线机,该排线机的工作原理是:在水平工作台上设置两个平行的滑轨,分别用于安装导电线头部和导电线尾部的线槽治具(两种线槽的位置是一一对应、头尾相接的),滑轨可同时安装多组线槽治具,根据生产需要调节治具的间距,通过机械设计使一卷粘性胶带与线槽治具等高水平地横跨在两种治具上,粘面朝上,将导电线一一对准压在线槽上,使导电线按线槽排列的间隔排列在粘性胶带上,然后按一下手动按钮,胶带自动往前移一定长度(长度=(治具宽度+治具间隔宽度)*治具组数),将已粘附了导电线的胶带再覆上一层离型材料,使导电线依靠粘性材料和离型材料形成带状,然后收成卷料备用。
然后再利用圆刀模切机完成材料的复合和模切工序,如下为复合及模切的步骤:
1.复合导电布与导电胶黏片,模切去上排电极片的上边框和下排电极片的下边框,并排废;
2.将无纺布模切去上排电极片的上边框和下排电极片的下边框,并排废;
3.利用CCD电眼追踪无纺布上每片电极片的边界点(根据电极片不同的形状),将两卷准备好的导电线卷料(一卷尾巴朝内,一卷尾巴朝外)分别与无纺布上的上、下两排电极片复合,通过调节导电线卷料走料速度使导电线贴装在无纺布上每片电极片的适合位置;
4.将贴上了导电线的无纺布与导电布复合,使导电线被夹在无纺布与导电布之间;
5.模切两排电极片中除了上、下边框外的其它边,并排废,得到电极片成型产品;
上述步骤1、2中先模切上排电极片的上边框和下排电极片的下边框的原因是:两组导电线是分别贴装在此两边上的,若先贴装导电线,后续模切此边框时很难避开导电线。
上述仅本发明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保护范围,依照上述实施例所作各种变形或套用均在此技术方案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橸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橸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34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束端子插入机的翻线机构
- 下一篇:用于数据流的速率适配版本的识别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