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呼气末正压振动排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60272.0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79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薛勇;杨汀;刘飒;冯雪;林松;郭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聚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1/00 | 分类号: | A61H1/00;A61M1/00 |
代理公司: | 11350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汤东凤<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呼气 正压 振动 排痰器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呼气末正压振动排痰器,包括吹气嘴、气流振动器、呼气阻力调节器和壳体,吹气嘴和气流振动器通过螺纹紧密连结为一体保证通气道彼此相通,气流振动器包括腔体、阀芯和端盖,腔体两端分别设有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中间布置有V型通气孔,阀芯由锥形体、环形铁块和导杆组成,环形铁块穿过导杆紧靠锥形体中心对称布置,呼气阻力调节器由顶杆、调节轮、环形磁铁和弹簧组成,且中心对称布置于气流振动器腔体外侧,端盖设有导槽、通气孔,端盖通过螺纹与腔体相互连接,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往吹气嘴里吹气可以产生振动气流,转动调节轮可以改变呼气阻力大小,该呼气末正压振动排痰器操作简单,结构小巧美观,清洗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呼气末正压振动排痰器。
背景技术
肺病是我国最常见疾病之一,以慢阻肺为例,中国40岁以上的患病率达13.9%,总数超过1亿人。患者每年因反复感染导致急性加重住院,给国家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其中痰液无法排出是导致患者疾病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支气管扩张病,肺部感染,肺癌等疾病恶化也与大量痰液无法清除有关。痰液清除障碍也是导致术后病人无法快速康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有效排除痰液,是临床很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目前清楚除痰液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侵入性的如负压吸痰,但该方法对患者气道损伤较大,且深部痰液无法排出。一种是通过胸壁外震颤排痰,但该方法振动频率无法自由控制,且属于胸壁外震颤,故效果不佳。为此,结合临床需求和生物力学特征,本发明提出一种呼气末正压振动排痰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呼气末正压振动排痰器,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呼气末正压振动排痰器,包括吹气嘴、气流振动器、呼气阻力调节器和壳体,所述气流振动器包括腔体、阀芯和端盖,所述阀芯设置在腔体内,所述端盖通过螺纹连接在腔体下侧,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腔体上端卡合在上壳体内,所述吹气嘴设置在上壳体顶部,所述吹气嘴与腔体相连通,所述呼气阻力调节器设置在腔体外侧,所述呼气阻力调节器包括顶杆、调节轮和环形磁铁,所述调节轮设置在顶杆外表面,所述环形磁铁设置在顶杆下端,所述上壳体底端通过螺纹连接在顶杆上,所述下壳体的顶面抵靠在调节轮底面上,所述下壳体底面抵靠在端盖上。
所述腔体两端分别设有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所述腔体中间位置设有V型通气孔,所述阀芯包括锥形体、环形铁块和导杆,所述端盖包括导槽、通气孔和排气口,所述锥形体设置在V型通气孔内,所述导杆沿导槽方向自由滑动。
所述顶杆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调节轮上对应设有内螺纹。
所述调节轮外表面均匀分布有防滑齿。
所述上壳体设有第一挡片,所述顶杆上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挡片设置在滑槽内。
下壳体内设有第二挡片,所述第二挡片设置在环形磁铁下方。
所述环形磁铁下方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抵靠在下壳体底端凸起处。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缩唇含紧吹气嘴向内吹气,引起阀芯的振动,从而产生压力变化的振动气流,形成呼气末正压的振动变化,可起到振动排痰的作用,排痰效果好,同时不会对患者气道造成损伤,患者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通过转动调节轮对振动气压(呼气阻力)和振动频率进行调节,振动频率可以自由控制,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聚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聚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02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