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耗能装置及防撞设施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57930.0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85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贾恩实;苏传海;詹昊;庄勇;马润平;梅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15/14 | 分类号: | E01F15/14;E04B1/98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耗能 装置 设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耗能装置及防撞设施,涉及建筑物防护技术领域。耗能装置包括:两个端板;柔性护套,其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筒状体,柔性护套的两端开口与两个端板固定连接;可变形组件,其两端开口分别与两个端板抵接,可变形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两端开口的薄壁金属锥形管,薄壁金属锥形管设于空心筒状体的内腔中;压紧组件,其设于柔性护套外,压紧组件的两端与两个端板固定连接,用于相向压紧两个端板。本发明根据薄壁金属锥形管的结构可以获得其变形力学性能指标,针对实际撞击的吸能耗能要求,确定每个耗能装置中薄壁金属锥形管的数量和叠放顺序,通过结构设计分析能够获得准确、可靠的吸、耗能数据,从而实现耗能装置的精准设计和制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防护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耗能装置及防撞设施。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的迅速发展,道路和桥梁的数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道路两侧建筑物和桥梁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例如,车辆撞击道路两侧或者桥上的建筑物的事故,以及航道附近的建筑物(例如桥墩)有可能因遭受船舶撞击而毁坏,为了避免车辆或者船舶对建筑物的撞击所造成的破坏,有必要在建筑物表面安装防撞设施,以保证人身、船舶与建筑物的安全。
由于建筑物的不同部位受到撞击的概率不同,而且不同吨位的车辆或者船泊所造成的毁损面积不同,现有的防撞设施无法针对不同建筑物的防撞要求进行精准地定制设计及制造。以桥墩的防撞设施为例,现有的桥墩防撞设施包括围绕桥墩的内钢圈和外钢圈,在内钢圈和外钢圈之间设置大量密封气垫或者钢丝圈等耗能装置以吸收撞击能量,由于每个单独的气垫或者钢丝圈在形状、结构、性能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而且现场施工容易产生安装误差,不但使得技术人员难以通过准确的结构设计分析获得防撞设施的局部以及整体的吸、耗能的可靠数据,而且无法有效地利用单个耗能装置实现模块化设计和制造,使得现有的桥墩防撞设施的设计、施工和维修工作复杂,施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耗能装置及及防撞设施,根据薄壁金属锥形管的结构可以获得其变形的力学性能指标,针对实际撞击的吸能耗能要求,确定每个耗能装置中薄壁金属锥形管的数量和叠放顺序,通过结构设计分析能够获得准确、可靠的吸、耗能数据,从而实现耗能装置的精准设计和制造。
本发明提供一种耗能装置,其包括:
两个端板;
柔性护套,其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筒状体,所述柔性护套的两端开口与两个所述端板固定连接;
可变形组件,其两端开口分别与两个所述端板抵接,所述可变形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两端开口的薄壁金属锥形管,所述薄壁金属锥形管设于所述空心筒状体的内腔中;
压紧组件,其设于所述柔性护套外,所述压紧组件的两端与两个所述端板固定连接,用于相向压紧两个所述端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薄壁金属锥形管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薄壁金属锥形管均沿所述柔性护套的轴线同向叠放和/或反向叠放,且相邻两个所述薄壁金属锥形管的开口相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相邻两个所述薄壁金属锥形管沿所述柔性护套的轴线同向叠放以组成一对,相邻两对所述薄壁金属锥形管反向叠放。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薄壁金属锥形管与所述柔性护套内壁之间和/或所述薄壁金属锥形管之间具有填充空间,所述填充空间内设有填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填料为聚氨酯泡沫或者砂浆。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压紧组件为拉杆或者拉绳。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柔性护套的材料为橡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撞设施,用于建筑物的安全防护,其包括:
第一分配梁,其设置于建筑物外侧,所述第一分配梁与建筑物之间具有容纳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79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