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胶原纤维类生物材料热收缩性能检测设备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56629.8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07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马克·斯拜克;许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银河巴马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16 | 分类号: | G01N2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3 | 代理人: | 雒纯丹 |
地址: | 10111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原 纤维 生物 材料 收缩 性能 检测 设备 应用 | ||
1.一种胶原纤维类生物材料热收缩性能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其适用于检测具有胶原纤维的高分子蛋白结构的材料在遇热达到一定温度后其高分子蛋白结构在瞬间发生收缩断裂的性能,
其中,所述胶原纤维类生物材料为I型胶原,所述胶原纤维类生物材料是具有三维结构的片状,块状,柱状,条状或管状的生物材料;
该设备结构包括材料预热部分、样品固定部分、力学传导部分以及温度指示部分:
1)材料预热部分由加热电源、烧杯、加热底盘组成加热装置,用于对待测样品装置进行持续加热;
2)样品固定部分包括位于烧杯底部带有螺纹结构的固定于烧杯底座的锯齿口样的夹子,另一端由带有细线的游离的同型号锯齿口样的夹子,用于将待测样品另一侧连接固定;
样品固定部分的夹子宽度与待测样品大小配套一致,一侧夹子夹持样品后固定于带底座的烧杯底部,另一侧夹子夹持样品后与细线相连;
3)力学传导部分由一端连接游离固定夹子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鱼线,通过高度可调节的水平支架和精密传导滑轮组成,确保水平调节、传导样品的伸展状态,传导线的远端与仪表指示针相连,用于传导材料因温度变化而引发的微收缩,从而导致仪表指示针在观察仪表盘上的变化;
力学传导部分还设置有螺纹杆用于调节滑轮的水平高度,进而控制待测样品伸展状态,使待测样品保持自然舒展状态;
4)温度指示部分是由仪表盘和精密活动的仪表指示针组成,在烧杯内部装有一定体积液体,为保证待测样品在浸润状态下保持自然状态且受热均匀;温度计探针放置于待测样品附近,以保证检测位置温度与样品受热温度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原纤维类生物材料热收缩性能检测设备,其主体采用304钢材制成,长30~90cm,宽20~45cm,高30~5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原纤维类生物材料热收缩性能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加热底盘直径大小为10~30cm,烧杯直径与加热底盘直径配套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原纤维类生物材料热收缩性能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样品固定部分带有螺纹结构的固定底座直径大小为2~6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原纤维类生物材料热收缩性能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样品固定部分的夹子采用304钢材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原纤维类生物材料热收缩性能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力学传导部分的滑轮采用聚四氟乙烯制成,内槽直径大小为1~2.5cm,外槽直径大小为1.5~3.0cm,内槽宽大小为1~4mm,外槽宽为3~7mm;滑轮表面光滑度等级优于No.2D。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原纤维类生物材料热收缩性能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力学传导部分的螺纹杆直径大小为1.5~4cm,长度为15~2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原纤维类生物材料热收缩性能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力学传导部分的滑轮水平杆长度为10~25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原纤维类生物材料热收缩性能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力学传导部分的细线采用直径为0.1~0.4mm的鱼线连接指针及样品夹子,鱼线材质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将样品微小收缩状态通过细线传递至指针进行放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原纤维类生物材料热收缩性能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温度指示部分的砝码重量为0.5~2.5g,连接于指针的尾端,指针的长度以达到刻度盘刻度为准。
11.使用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设备检测胶原纤维类生物材料热收缩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样品固定部分的带底座的烧杯放置于加热盘上,固定有待测样品的烧杯中加入所需液体,液体需完全没过于待测样品顶端,烧杯中液体温度处于20~70℃之间,样品固定部分的温度计探针插入液体中,放置于待测样品附近,随时检测加热过程中样品收缩瞬间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银河巴马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银河巴马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662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