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纤维拉丝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54129.0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1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徐大治;王新武;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丹凤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37/022 | 分类号: | C03B37/022;C03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沈尚林 |
地址: | 2314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纤维 拉丝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纤维制造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玻璃纤维拉丝工艺。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方格布是无捻粗纱平纹织物,是手糊玻璃钢重要基材。方格布的强度主要在织物的经纬方向上,对于要求经向或纬向强度高的场合,也可以织成单向布,它可以在经向或纬向布置较多的无捻粗纱,单经向布,单纬向布。无捻粗纱roving是由平行原丝或平行单丝集束而成的。无捻粗纱按玻璃成分可划分为:E-GLASS无碱玻璃无捻粗纱和C-GLASS中碱玻璃无捻粗纱,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优点是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但缺点是性脆,耐磨性较差。玻璃纤维通常用作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电绝缘材料和绝热保温材料,电路基板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玻璃纤维拉丝工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玻璃纤维拉丝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原料玻璃进行清洗;
(2)对原料玻璃进行粉碎细化制成玻璃微粉;
(3)对玻璃微粉进行除铁并进行烘干;
(4)将玻璃微粉、澄清剂、硫酸盐、卤化物、复合澄清剂按照20:3:10:3:1的比例加入到熔窑中;
(5)对熔窑进行加热使得玻璃温度上升,先进行预热,预热温度设定为900-1000℃预热时间为1-2h,然后进行熔融,熔融温度在1200-1500℃范围内烘干时间在5-8h;
(6)使用拉丝机对熔融状态的玻璃液进行拉丝,拉丝机的速度设定为3.5-5m/min;
(7)将拉出的玻璃纤维过水冷却成型,冷却水的温度为10-15℃;
(8)再在玻璃纤维表面涂覆浸润剂,最后在拉丝机的高速牵引下卷绕在丝筒上。
优选的,步骤(1)中用30℃的温水加入4%的少见洗液对玻璃原料进行清洗。
优选的,步骤(4)中使用的卤化物为氟化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玻璃纤维拉丝工艺简单易行,生产出的玻璃纤维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玻璃纤维拉丝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原料玻璃进行清洗;
(2)对原料玻璃进行粉碎细化制成玻璃微粉;
(3)对玻璃微粉进行除铁并进行烘干;
(4)将玻璃微粉、澄清剂、硫酸盐、卤化物、复合澄清剂按照20:3:10:3:1的比例加入到熔窑中;
(5)对熔窑进行加热使得玻璃温度上升,先进行预热,预热温度设定为900℃预热时间为1h,然后进行熔融,熔融温度在1200℃范围内烘干时间在5-8h;
(6)使用拉丝机对熔融状态的玻璃液进行拉丝,拉丝机的速度设定为3.5m/min;
(7)将拉出的玻璃纤维过水冷却成型,冷却水的温度为10℃;
(8)再在玻璃纤维表面涂覆浸润剂,最后在拉丝机的高速牵引下卷绕在丝筒上。
其中,步骤(1)中用30℃的温水加入4%的少见洗液对玻璃原料进行清洗。
其中,步骤(4)中使用的卤化物为氟化硅。
实施例2
一种玻璃纤维拉丝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原料玻璃进行清洗;
(2)对原料玻璃进行粉碎细化制成玻璃微粉;
(3)对玻璃微粉进行除铁并进行烘干;
(4)将玻璃微粉、澄清剂、硫酸盐、卤化物、复合澄清剂按照20:3:10:3:1的比例加入到熔窑中;
(5)对熔窑进行加热使得玻璃温度上升,先进行预热,预热温度设定为950℃预热时间为1-2h,然后进行熔融,熔融温度在1350℃范围内烘干时间在5-8h;
(6)使用拉丝机对熔融状态的玻璃液进行拉丝,拉丝机的速度设定为4m/min;
(7)将拉出的玻璃纤维过水冷却成型,冷却水的温度为13℃;
(8)再在玻璃纤维表面涂覆浸润剂,最后在拉丝机的高速牵引下卷绕在丝筒上。
其中,步骤(1)中用30℃的温水加入4%的少见洗液对玻璃原料进行清洗。
其中,步骤(4)中使用的卤化物为氟化硅。
实施例3
一种玻璃纤维拉丝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丹凤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丹凤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41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