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电子标签的行车记录仪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48067.2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7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桂杰;田跃龙;秦建良;古志东;马瑞龙;李春荣;李东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聚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5/08 | 分类号: | G07C5/08;G07B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闵南燕;黄健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标签 输出单元 第二处理器 行车记录仪 交易信息 行车记录 数据输出接口 数据输入接口 第一处理器 车主 车辆内部 车载设备 实时获取 用户展示 节约 视野 展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电子标签的行车记录仪,电子标签、行车记录单元、输出单元;所述电子标签包括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上设有数据输出接口;所述行车记录单元包括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上设有数据输入接口;所述电子标签与所述行车记录单元通过所述数据输出接口和所述数据输入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与所述输出单元连接,用于将获取到的所述电子标签内的交易信息发送给所述输出单元,以使所述输出单元将所述交易信息向用户展示。本发明可以实时获取并展示电子标签与ETC系统的交易信息,从而有效的兼具电子标签和行车记录仪两者的功能,并且节约车辆内部的空间,避免过多的车载设备影响车主视野,提升车主驾车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电子标签的行车记录仪。
背景技术
随着车载设备的功能和种类的丰富,日常的车辆中通常都会装配多种车载设备。其中,行车记录仪和电子标签是使用量较多的车载设备。行车记录仪作为一种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信息的装置,很多车主都会选择在车内装配一台行车记录仪。行车记录仪主要通过高清镜头摄影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可以记录突发的交通事故信息、日常行驶信息等,在需要时为车主提供有效的影像及声音证据。电子标签又称电子标签,电子标签安装在车辆内部,可以与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lectronic TollCollection,简称ETC)系统的路侧天线进行专用短程通讯,在车辆不需要停车且不需要任何收费人员采取任何操作的情况下,自动完成电子标签与ETC系统之间的计费收费过程。
现有的电子标签与ETC系统之间的进行计费收费时,ETC系统会播报收费信息,并在显示屏上短暂的闪现具体收费金额,随即迅速消失。但ETC系统或电子标签都无法显示或播报电子标签内智能卡的卡内余额,导致车主不能准确的获取交易信息,车主的驾车体验较差。且车辆内部的电子标签和行车记录仪是作为两个独立的设备进行装配,导致车辆内部空间的浪费。同时电子标签和行车记录仪零散的分布设置在车辆内部前端会遮挡车主视野,进而影响行车安全。
因此,亟需一种带有电子标签的行车记录仪,使行车记录仪可以实时获取电子标签与ETC系统的交易信息,从而有效的兼具电子标签和行车记录仪两者的功能,并且节约车辆内部的空间,避免过多的车载设备影响车主视野,提升车主驾车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电子标签的行车记录仪,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标签都无法显示或播报电子标签内智能卡的卡内余额,导致车主不能准确的获取交易信息,车主的驾车体验较差的问题。本发明可以实现实时获取电子标签与ETC系统的交易信息,从而有效的兼具电子标签和行车记录仪两者的功能,并且节约车辆内部的空间,避免过多的车载设备影响车主视野,提升车主驾车体验。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电子标签的行车记录仪,包括:电子标签、行车记录单元、输出单元;
所述电子标签包括第一处理器;
所述第一处理器上设置有数据输出接口;
所述行车记录单元包括第二处理器;
所述第二处理器上设置有数据输入接口;
所述电子标签与所述行车记录单元通过所述数据输出接口和所述数据输入接口相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处理器获取到所述电子标签内的交易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器与所述输出单元连接,用于将获取到的所述电子标签内的交易信息发送给所述输出单元,以使所述输出单元将所述交易信息向用户展示;
还包括:外壳;
所述电子标签与所述行车记录单元容置在所述外壳内。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数据输出接口、所述数据输入接口包括以下串口类型中的至少一种:UART串口、USB串口、SPI串口;
所述数据输出接口与所述数据输入接口的串口类型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聚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聚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80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