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线圈散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45877.2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1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史忠山;谢罗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合一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H01F27/10;H01F27/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代春兰;徐燕萍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广州市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线圈 连通 冷却介质储罐 驱动泵 散热段 绝缘冷却介质 冷却介质 喷淋装置 散热系统 进入管 喷淋冷却液 散热效果 开关阀 冷却液 输出端 输入端 冷却 | ||
本发明公开了电磁线圈散热系统,包括电磁线圈、驱动泵、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冷却介质储罐、喷淋装置;所述电磁线圈上设置有通道;第一管路的其中一端与冷却介质储罐连通,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通道的其中一端连通;所述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管路的其中一端连通,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驱动泵的输出端连通,该冷却介质储罐与所述驱动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冷却介质储罐上还连通有供绝缘冷却介质流入的冷却介质进入管,该冷却介质进入管设置有开关阀;所述第二管路至少有一段形成为散热段,所述喷淋装置用于向散热段喷淋冷却液以通过冷却液对流经散热段的绝缘冷却介质进行冷却。本发明可提高电磁线圈的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线圈散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线圈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磁线圈在通电时会产生磁场,而在产生磁场的同时,也会产生热量,尤其是电磁线圈应用于激光驱动的质子医疗范围中的强磁场重频磁体时,单次通电加载,可产生10T以上强磁场,但是由于电磁线圈电阻的存在,而产生强磁场就需要其强大的电流和密集的绕线,因此电磁线圈在产生强磁场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焦耳热,这些热量如果不及时排出,将会使线圈温度升高,增加线圈的电阻,在下一次加载时,会产生更多的热量,降低磁场强度,所以这些热量必须排出。而目前,主要将电磁线圈浸泡在盛有冷却液的槽内进行冷却散热,但电磁线圈的散热效率较低,从而远不能满足工业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线圈散热系统,其通过采用电磁线圈、驱动泵、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冷却介质储罐、喷淋装置的结合设计,使得绝缘冷却介质可流经通道与电磁线圈直接接触换热,可提高电磁线圈的散热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电磁线圈散热系统,包括电磁线圈、驱动泵、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冷却介质储罐、喷淋装置;所述电磁线圈上设置有通道;第一管路的其中一端与冷却介质储罐连通,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通道的其中一端连通;所述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管路的其中一端连通,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驱动泵的输出端连通,该冷却介质储罐与所述驱动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冷却介质储罐上还连通有供绝缘冷却介质流入的冷却介质进入管,该冷却介质进入管设置有开关阀;所述第二管路至少有一段形成为散热段,所述喷淋装置用于向散热段喷淋冷却液以通过冷却液对流经散热段的绝缘冷却介质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该散热段的外表面上排布有多个散热翅片;所述散热段外还包裹有外壳,且外壳设置有朝向于喷淋装置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路包括第一管道、第一绝缘管道连接器;第一管道通过第一绝缘管道连接器与电磁线圈连接,所述第一绝缘管道连接器设有第一连通腔,所述第一管道的其中一端与冷却介质储罐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连通腔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管路包括第二管道、第二绝缘管道连接器;所述第二管道通过第二绝缘管道连接器与电磁线圈连接,所述第二绝缘管道连接器设有第二连通腔,所述第二管道的其中一端通过第二连通腔与通道连通,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驱动泵的输出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装置包括主管道、沿着主管道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在主管道上并均与主管道连通的喷嘴。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装置还包括冷却液进入管,所述冷却液进入管的其中一端与主管道连通,另一端形成为用于供冷却液进入的进液端,所述冷却液进入管上设置有调节阀;所述冷却液进入管的进液端用于与外界的冷却液供给装置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路的其中一端从冷却介质储罐的上端伸入,并与冷却介质储罐连通;所述驱动泵的输入端与冷却介质储罐的底端连通;所述冷却介质储罐的上端连通有所述冷却介质进入管。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线圈包括导线,所述通道的内壁至少部分由导线壁面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通道设置在导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外套设有绝缘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合一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合一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58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面薄膜电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线圈组件及制造线圈组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