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泡结构件、树脂制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43232.5 | 申请日: | 2013-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92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福田达也;丹治忠敏;山崎芳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洛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65/00 | 分类号: | B29C65/00;B29C65/02;B29C65/50;B29C65/56;B29C70/08;B29C70/46;B29D99/00;B32B3/30;B32B5/18;B32B37/18;B29K23/00;B29K25/00;B29K27/06;B29K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龚敏;王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泡 结构件 树脂 制面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泡结构件、树脂制面板。在制造芯件与加强件成为一体的发泡结构件和树脂制面板时,相比以往提高将芯件嵌合到加强件时的精度;以及提供提高了精度的发泡结构件以及树脂制面板。本发明的发泡结构件包括:第1芯件和第2芯件,该第1芯件和第2芯件将设置有直线状的槽部的发泡体在所述槽部处割断而成的,该槽部用于嵌合加强件;以及加强件,第1芯件和第2芯件分别从所述加强件的一侧和另一侧嵌合于该加强件。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11月21日、发明名称为“发泡结构件、树脂制面板、树脂制面板的制造方法”、申请号为201380063558.8(PCT/JP2013/081431)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泡结构件、以及用表皮材料片覆盖该发泡结构件的树脂制面板及其制造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树脂制面板被用于汽车、航空器等运输机械用、建材用、电气设备的外壳用、运动/娱乐用等多个用途。虽然树脂制面板是用表皮材料片覆盖芯件的树脂制面板,但是,存在用表皮材料片仅覆盖芯件的一个面的树脂制面板、和用表皮材料片覆盖芯件的两个面的树脂制面板。用表皮材料片仅覆盖芯件的一个面的树脂制面板例如被用于建材用等由于不会被使用者看到而无需用表皮材料片覆盖芯件的另一个面的用途等。用表皮材料片覆盖芯件的两个面的树脂制面板也被称作夹层面板。树脂制面板具有:两张表皮材料片和夹在两张表皮材料片之间的芯件。即,在树脂制面板中,表皮材料片、芯件和表皮材料片的层叠结构是基本形式。
以往,已知有将金属制的加强件嵌入到作为芯件的树脂发泡体的树脂制面板。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174577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树脂制面板:将内装件内装在中空双层壁结构的中空部中,从而,能够准确地进行内装的内装件的定位,不会引起由于防止松动或成型收缩导致的变形,其中,该内装件将加强件嵌合到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芯件而使芯件与加强件成为一体,该芯件被预成型为与中空部内的空间大致相同的形状。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芯件与加强件成为一体的现有的树脂制面板用内装件(发泡结构件)是将加强件嵌合到作为芯件的2个发泡体之间的结构,该2个发泡体使用基本上相同的成型装置进行成型。但是,即使在该情况下,有时也会发生以不同批次、或者不同状况(装置的动作状态或装置内以及周围的环境条件)成型的情况,从成型装置中取出后的各个发泡体的体积变化不同。如果各个发泡体的体积变化不同,则其后在将2个发泡体嵌合到加强件时,由于仅一个与加强件之间的间隙相对增大等,导致制作成树脂制面板时的美观性变差。美观性变差的情况的一例是树脂制面板的面并不在整个区域内平坦,而是局部隆起等的情况。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方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制造芯件与加强件成为一体的发泡结构件和树脂制面板时,相比以往提高将芯件嵌合到加强件时的精度;以及提供提高了精度的发泡结构件以及树脂制面板。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1观点是发泡结构件。
该发泡结构件包括:第1芯件和第2芯件,该第1芯件和第2芯件是将设置有直线形的槽部的发泡体在所述槽部处割断而成的,该槽部用于嵌合加强件;以及加强件,第1芯件和第2芯件分别从所述加强件的一侧和另一侧嵌合于该加强件。
本发明的第2观点是用表皮材料片覆盖上述发泡结构件的树脂制面板。
本发明的第3观点是用表皮材料片覆盖发泡结构件的树脂制面板的制造方法。
该树脂制面板用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将设置有直线状的槽部的发泡体在所述槽部处割断而分割成第1芯件和第2芯件,其中,该槽部用于嵌合加强件;将第1芯件和第2芯件分别从所述加强件的一侧和另一侧嵌合到该加强件,组装芯件与加强件成为了一体的发泡结构件;以及将作为表皮材料片的树脂片熔敷到所述发泡结构件。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洛株式会社,未经京洛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32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废气催化处理设备
- 下一篇:复合式光催化氧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