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42846.1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10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鲍玉军;张兵;姬长英;焦玉全;陈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13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产 养殖 池增氧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装置,其包括机架、浮球、螺旋桨架、螺旋桨和增氧组件,所述机架上采用连杆连接设置有多个浮球,所述机架的底壁上采用螺旋桨架设置有螺旋桨,所述机架的下底面设置有增氧组件,所述增氧组件为可转动设置,且所述增氧组件上连接有氧气管。本发明将增氧组件设置在可转动的,不仅可以提高氧气的均匀散于水中,而且,还设置了搅水架,实现对水的搅动,提高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水的溶氧效果,此外,本发明还设置了外出气囊和内出气囊,这样,气体通过空心转轴后先经过内出气囊,从内出气囊的下半部分散出,然后由外出气囊均匀散出,可以有效提高氧气散出的均匀性,提高对水池的增氧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装置,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以确保水中的鱼类不会缺氧,同时也能抑制水中厌氧菌的生长,防止池水变质威胁鱼类生存环境。增氧机一般是靠其自带的空气泵将空气打入水中,以此来实现增加水中氧气含量的目的,其一般是一种通过电动机或柴油机等动力源驱动工作部件,使空气中的“氧”迅速转移到养殖水体中的设备,它可综合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功能,不但能解决池塘养殖中因为缺氧而产生的鱼浮头的问题,而且可以消除有害气体,促进水体对流交换,改善水质条件,降低饲料系数,提高鱼池活性和初级生产率,从而可提高放养密度,增加养殖对象的摄食强度,促进生长,使亩产大幅度提高,充分达到养殖增收的目的。
但是,目前的增氧机的增氧效果有限,其一般采用螺旋桨以及浮标来实现对增氧机进行控制,并连接充氧管来实现进行增氧,这种虽然也能够实现增氧效果,但是,氧气溶于水中较慢,增氧效果并不好,还会导致氧气浪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装置,以便提高增氧效果。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装置,其包括机架、浮球、螺旋桨架、螺旋桨和增氧组件,所述机架上采用连杆连接设置有多个浮球,所述机架的底壁上采用螺旋桨架设置有螺旋桨,所述机架的下底面设置有增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组件为可转动设置,且所述增氧组件上连接有氧气管。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增氧组件包括空心转轴、驱动电机、搅水架、外出气囊和内出气囊,其中,所述空心转轴的上端一体设置有与之垂直的旋转盘,所述机架的底面上设置有盲孔槽,所述旋转盘可转动的容纳设置在所述盲孔槽内,所述旋转盘的底面设置有永磁铁一,所述机架的底部还采用螺栓固定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将所述旋转盘保持设置在盲孔槽内,所述安装板的上端面设置有永磁铁二,且所述永磁铁一与永磁铁二采用同极相斥设置,以便使得所述旋转盘悬浮转动设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空心转轴的中心孔连通的气道,所述气道通过氧气管与氧气瓶或者空气泵连接,所述空心转轴采用轴承可转动支撑于所述安装板的轴承座内上,所述空心转轴上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空心转轴的下端设置有搅水架,所述搅水架为笼形结构,所述搅水架内设置有外出气囊,所述外出气囊也固定在所述空心转轴上,且外出气囊内设置有固定在空心转轴上的内出气囊,所述外出气囊上均匀设置有出气孔,所述内出气囊的下半部分也设置有出气孔,所述内出气囊的内部上半部分的内部下方设置有弧形的挡板,所述挡板也固定设置在所述空心转轴上,所述空心转轴的外圆周上设置有多个与空心轴的中心孔连通的出气球头,所述出气球头上设置有出气孔。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外出气囊的下端采用限位件固定在所述空心转轴上,所述搅水架的下端采用固定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空心转轴上。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搅水架为分体式结构,且其包括上半笼架和下半笼架,所述上半笼架和下半笼架采用连接螺栓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螺旋架采用L型支架固定在机架上,所述L型支架的端部内设置有螺旋桨驱动电机,所述螺旋桨驱动电机的外部设置有密封盖,所述螺旋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伸出所述密封盖后连接所述螺旋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工学院,未经常州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28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