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舞蹈柔韧性训练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42095.3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96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馨莹;杨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馨莹 |
主分类号: | A63B23/02 | 分类号: | A63B23/02;A63B23/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2217 | 代理人: | 高正方 |
地址: | 300201 天津市河西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舞蹈 柔韧性 训练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舞蹈教学及训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舞蹈柔韧性训练设备。
背景技术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通过有节奏的音乐伴奏,以富有美感的动作来展现艺术性。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都是通过台下坚持不懈的练习而做到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工”,这些动作最基础的训练就是下腰、压腿等柔韧性的练习。常规的训练方式是需要有专门的辅助人员,辅助训练者进行下腰、压腿等动作,尽可能保证其安全性和动作的到位,但是,人力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力度的大小,时间的长短以及动作是否合规都难以得到稳定的保障。而现有的舞蹈训练器材大多是针对某一训练项目单独设计研发的,每次舞蹈训练过程中,接受训练的学员需要在不同的器械间切换,分别进行压腿、下腰等等练习。不仅效率低,训练质量差,并且,安全性也没有可靠的保障,容易在器械训练的过程中受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舞蹈柔韧性训练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舞蹈柔韧性训练设备,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的固定架、以及底座上对应固定架设置的练习架;所述底座上平行的设有两条滑轨,所述练习架包括顶梁及顶梁两端的支杆,所述支杆分别安装在相应的滑轨上;在所述底座上异于设有固定架的一侧,设有驱动练习架朝向固定架一侧移动的推进机构;所述固定架上设有扶手;所述顶梁下方通过升降机构安装有用于压腿的升降杆;所述固定架包括架体,在架体上设有与所述升降杆平行的辊体和辅助支撑杆;所述辅助支撑杆对称设置在辊体两端,且两辅助支撑杆高度一致;所述辊体高度高于辅助支撑杆。
进一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安装在顶梁两端卷筒,每一所述卷筒上缠绕的升降绳均与升降杆相对应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驱动所述卷筒运转的电机由无线遥控来控制动作。
进一步,所述支杆为伸缩式结构。
进一步,所述升降杆上包裹有软垫。
进一步,所述顶梁上朝向固定架的一侧设有防磨垫块。
进一步,所述推进机构为电动缸,在所述扶手上设有用于控制电动缸动作的按钮。
进一步,所述扶手为竖直设置的立杆。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集成度高,具有多种训练方式,能够全面的对身体柔韧性进行锻炼,训练效果好,并且,能够有效的保证使用者的安全,不会产生摔伤、扭伤或拉伤等意外情况。
(2) 顶梁上朝向固定架的一侧设有防磨垫块,在压腿练习时,练习者一只脚抬起搭在顶梁上,或是脚踝部抵住顶梁,设置了防磨垫块后,有效避免了顶梁硌伤腿部或脚踝部。
(3)支杆为伸缩式结构,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体型特点、身体条件或使用喜好来调整练习架的高度,进而改变顶梁以及升降杆的初始高度,方便练习,能有效的提高训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练习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利用本发明中顶梁进行压腿练习时的示意图;
图4是利用本发明中升降杆进行压腿练习时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固定架;3-练习架;4-滑轨;5-顶梁;6-支杆;7-推进机构;8-扶手;9-升降机构;10-升降杆;11-架体;12-辊体;13-辅助支撑杆;14-卷筒;15-升降绳;16-防磨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一种舞蹈柔韧性训练设备,如图1至4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的固定架2、以及底座1上对应固定架2设置的练习架3;在所述底座1上平行的设有两条滑轨4,所述练习架3包括顶梁5及顶梁两端的支杆6,所述支杆分别安装在相应的滑轨4上;在所述底座1上异于设有固定架2的一侧,设有驱动练习架朝向固定架一侧移动的推进机构7;所述固定架上设有扶手8;所述顶梁5下方通过升降机构9安装有用于压腿的升降杆10;所述固定架包括架体11,在架体11上设有与所述升降杆平行的辊体12和辅助支撑杆13;所述辅助支撑杆13对称设置在辊体12两端,且两辅助支撑杆13高度一致;所述辊体12高度高于所述辅助支撑杆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馨莹,未经王馨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20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背部肌肉锻炼器
- 下一篇:一种腰椎强化训练康复智能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