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二栖单兵仿生装甲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41517.5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86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曹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姆大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H7/02 | 分类号: | F41H7/02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邦滋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5 | 代理人: | 李蕾 |
地址: | 237000 安徽省六安市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单兵 仿生 装甲车 | ||
多功能二栖单兵仿生装甲车,在防弹甲壳(1)四周边用装甲软裙边(2)连接,通过甲壳底板支架(7)与腹底板(6)固定,外型仿生似甲鱼和乌龟壳形状,具有防弹功能;内置防水蓄电池(8),为电驱动前轮(13)和电驱动后轮(3)提供电驱动能,向装甲软裙边(2)内的软裙边气囊(18)充气后,车在海面产生浮力,电驱动旋叶片(4)在水下旋转,车能在水面行驶;设车前观察窗(12)和左右二个射击孔(10),车内有枪械(11)和防水弹药仓(9),可携带更多的武器装备,进攻火力猛;操控人员(28)趴在车内射击,操控车进退;人和车高度、重心都降低,如遭前方、武装直升机和炮弹攻击时,能全方位保护士兵身体,减少冲锋体能消耗;可遥控无人仿生装甲车进攻,水陆二用,攻防兼备,操作机动灵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武器装备领域,具体的说是多功能二栖单兵仿生装甲车。
背景技术
目前战场上士兵进攻冲锋作战时,都是采用坦克、装甲车在前,士兵携枪在后跟随,海滩登陆作战也是如此场景,如果没有坦克、装甲车时,士兵携枪冲锋作战除了穿戴头盔和防弹衣作防护措施,一米七左右的身躯会完全暴露在外面,跑步行动慢,受枪炮弹片击中伤害概率大,士兵奔跑攻击有时采用站、蹲、趴下姿势射击,整个冲锋作战过程与时间段,身体没有防弹装备遮挡,受伤亡的机率极高;如果士兵携带更多武器装备徒步前行,体能消耗会更大,行动会更加迟缓;现有电动滑板车,时速可达32公里,有单驱或四驱,可越野行驶;电动三轮车,是电机为驱动的三轮运输工具,使用环境一般比较恶劣,电机和电瓶比较耐用,能适应粉尘、高温、崎岖道路等环境,因现在的电动滑板车和电动三轮车都是民用产品,上面无防弹遮盖保护,人员在车上进攻容易遭到弹片伤害;专利号2014105448974,名称为《多功能二栖防弹盾牌》,是用人力推动防弹盾牌前进,速度慢,费时费力,只能防御来自前方的弹片,对来自上方、左右方和后面的炮弹片的伤害,防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二栖单兵仿生装甲车,采用防弹甲壳和装甲软裙边,通过甲壳底板支架与腹底板连接固定,外型似甲鱼和乌龟壳形状,具有防弹功能;内置防水蓄电池,为电驱动前轮和电驱动后轮提供电能,让车具有电驱动功能,似甲鱼和乌龟爪,能在陆地机动运行;用软裙边气囊使仿生装甲车在海面产生浮力,用电驱动旋叶片(4)在水下旋转,产生推动力前进;车内设枪械和防水弹药仓,具有火力进攻能力;人在单兵仿生装甲车内趴着操控前进、后退、射击等,减少士兵体能消耗,人体高度可降低三分之二以上,避免枪炮弹伤害,水陆二用,攻防兼备;并采用无人遥控操作单兵仿生装甲车进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多功能二栖单兵仿生装甲车,包括防弹甲壳(1)、装甲软裙边(2)、电驱动后轮(3)、腹底板(6)、电驱动前轮(13)组成,在防弹甲壳(1)上面,设有壳顶监控器(20)和遥控天线(22),便于观察车外周围情况和遥控接受各种指令;在防弹甲壳(1)前面,设有前观察窗(12),便于了解前方敌情和路况,用左右二个射击孔(10)来加强攻击火力,用牵引环(23)便利空投和平时单车牵引运输;在防弹甲壳(1)后面,设有进出后盖板(5),便于单兵进出车内;在防弹甲壳(1)四周边,设有装甲软裙边(2);用甲壳底板支架(7)把防弹甲壳(1)和腹底板(6)连接固定成一个整体,外型似甲鱼和乌龟壳形状,具有降低人体目标高度和防弹功能;并用电驱动后轮(3)和电驱动前轮(13)固定在腹底板(6)上,带动防弹甲壳(1)和人员与武器装备前进。
在装甲软裙边(2)上,设有多个软裙边气囊(18),用气囊连接管(24)串联成前后二个软裙边气囊(18)组群,用壳囊连接绳(25)固定在腹底板(6)上,通过腹底板(6)上固定的二个充气瓶(19),向前后二个软裙边气囊(18)组群充气,在水面产生浮力,把装甲软裙边(2)与防弹甲壳(1)连接为一体,保护车内人员、装备和前后轮胎在冲锋前进时防枪弹攻击,需要时可把装甲软裙边(2)向上掀起固定,便利车船大批量运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姆大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姆大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15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