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钛合金管件内壁粉末去除方法及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41389.4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67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济轮;陈靖;张晓阳;王春玲;张昆;朱波;郭博闻;马波;丁京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航天机械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4B31/116 | 分类号: | B24B31/116;B24B27/033;B24B41/06 |
代理公司: | 11007 核工业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张雅丁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具 磨料 压紧盖 磨粒流加工 上压紧块 下压 加工 机械加工领域 非加工区域 螺栓 粉末去除 管件内壁 零件清洗 优化设计 钛合金管 导流 对管 管件 减小 磨削 内壁 限流 去除 检验 挤压 | ||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钛合金管件内壁粉末去除方法及夹具,夹具包括上压紧盖、设于上压紧盖下方的下压紧盖、设于上压紧盖内部的上压紧块以及固定上压紧块与下压紧盖的螺栓。所述去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加工前准备;步骤二:加工前检验;步骤三:磨粒流加工;步骤四:磨料清理;步骤五:零件清洗;步骤六:加工后检验。本发明通过夹具的限流、导流优化设计,限制磨料通过非加工区域,磨料挤压磨削仅作用于管件内壁,大大提高了磨粒流加工效率,减小了对管件其他表面的影响,同时有效去除了管件内部的多余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钛合金管件内壁粉末去除方法及夹具。
背景技术
磨粒流加工是使含有磨粒具有粘弹性、柔软性和切削性的磨料介质在挤压力作用下形成一个半固态、可流动的“挤压块”,高速往复流过工件待加工表面,产生磨削作用的一种加工方法。
航天某型号增压管路系统中使用了钛合金TA2材料的管状零件,其内孔为车削加工,加工后采用吹除、清洗、擦拭、吹干等工序对产品进行清理。经扫描电镜和粒子判读计数器检测,发现在零件内壁存在总量约为500μm/m3的颗粒直径小于50μm的钛合金粉末,表明常规加工方式不能把零件内部粘着钛合金细微粉末清除干净。因此,亟需一种去除钛合金管状零件内壁粘附的钛合金细微粉末的工艺方法,以解决当前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钛合金管件内壁粉末去除方法及夹具,实现管状零件内部粘附的钛合金细微粉末的彻底清除。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夹具,用于夹持长径比≥10的钛合金管件,将其固定在机床上,包括上压紧盖、上压紧块以及下压紧盖;
所述的上压紧盖、上压紧块和下压紧盖均为圆柱体,其中上压紧盖与下压紧盖的外径相同;
在上压紧盖的下底面中心开圆槽,圆槽的直径与上压紧块的直径相同,圆槽的高度与上压紧块的高度相同;
所述的上压紧盖设于下压紧盖的上方,上压紧块设于上压紧盖的圆槽内;
在上压紧块与下压紧盖相接处沿径向设有管状的径向通道,在下压紧盖的中心沿轴向设有管状的轴向通道,径向通道与轴向通道连通,用于固定三通零件;
所述径向通道和轴向通道的内径分别与三通零件的外径相同;
在上压紧盖和上压紧块上沿轴向设有磨料注入孔,磨料注入孔的上方开口位于上压紧盖的上表面,磨料注入孔的下方开口与三通零件的径向管道连通,磨料通过磨料注入孔流入零件的细长孔内。
还包括在磨料注入孔的上方开口处设有孔盖,以防止杂物进入管件的细长孔内。
所述的上压紧块与下压紧盖通过两个螺栓固定。
一种采用所述夹具的钛合金管件内壁细微粉末去除方法,用于去除长径比≥10的钛合金管件内壁粘附的颗粒直径小于50μm的钛合金粉末,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加工前准备
对工装、磨料进行检查,检查工装是否完好、可靠,磨料是否有效;
步骤二:加工前检验
2.1仔细观察零件表面,要求目视无机械损伤、锈蚀等痕迹;
2.2按照《产品磨粒流工艺状态表》核对零件相关尺寸符合要求;
步骤三:磨粒流加工
.1将磨料装填至机床下缸;
.2将零件装夹至夹具,并组装好夹具;
.将夹具安装至机床上;
.4设定加工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航天机械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首都航天机械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13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态型格宾石笼挡墙的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连续蒸镀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