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40312.5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2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军;刘进进;王颖;王天舒;杨奕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天舒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1/72;F24F13/02;F24F13/3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0 | 代理人: | 刘立平,张勤绘 |
地址: | 2216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热交换器 通风 控制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用于配合用户端的空调设备,形成新风与排风的预处理,
在所述通风控制系统内设有制冷单元与制热单元,
在冷热交换器上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
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第一进风口、制冷单元、第二进风口形成第一进风风道;
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第一进风口、制热单元、第二进风口形成第二进风风道;
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第一出风口、制热单元、第二出风口形成第一出风风道;
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第一出风口、制冷单元、第二出风口形成第二出风风道;
根据上述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当外界环境为高温时,开启第一进风风道与第一出风风道,高温新风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制冷单元,与制冷单元的工质进行热交换后,形成低温新风,由第二进风口送入用户端;
S2:由用户端排出的低温排风通过第一出风口进入制热单元,与制热单元的工质进行热交换后,形成高温排风,由第二出风口排出;
S3:当外界环境为低温时,开启第二进风风道与第二出风风道,低温新风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制热单元,与制热单元的工质进行热交换后,形成高温新风,由第二进风口送入用户端;
S4:由用户端排出的高温排风通过第一出风口进入制冷单元,与制冷单元的工质进行热交换后,形成低温排风,由第二出风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热单元与制冷单元在空间上形成上下式物理布设,并通过设置的壳体统一容纳,
在壳体上端横向设置工质总管,并在纵向布设与工质总管连通的换热管束,
所述换热管束由制热单元纵向延伸至制热单元,统一提供制冷单元及制热单元用换热工质,
在壳体上设置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
在制冷单元设有制冷进风口及制冷出风口;
在制热单元设有制热进风口及制热出风口;
所述第一进风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制冷进风口及制热出风口;
所述第二进风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制冷出风口及制热进风口;
所述第一出风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制热进风口及制热出风口;
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制热出风口及制冷进风口;
通过上述设置形成冷热交换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管束由内螺纹铜管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螺纹铜管外周均匀布设开窗式翅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冷热交换器的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外周设置保温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天舒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天舒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031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