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乙烯/聚苯乙烯/有机改性蒙脱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39498.2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92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治田;柯贤忠;游峰;张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25/06;C08K9/04;C08K3/3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李欣荣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乙烯 聚苯乙烯 有机 改性 蒙脱土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乙烯/聚苯乙烯/有机改性蒙脱土复合材料,采用Gemini表面活性剂通过插层进入蒙脱土片层,对蒙脱土片层进行有效剥离,并在超声条件下制备纳米蒙脱土;然后将有机改性蒙脱土依次与聚苯乙烯进行溶液共混,再与聚乙烯进行机械共混,制备聚乙烯/聚苯乙烯/有机改性蒙脱土复合材料。本发明将有机蒙脱土与聚苯乙烯溶液共混,促进其在聚乙烯/聚苯乙烯基体中的分散,通过机械共混,使得聚乙烯、聚苯乙烯分子链插层进入有机蒙脱土片层;制备的有机蒙脱土能够显著减小分散相的尺寸,同时使得相结构一定程度上发生转变,所得聚乙烯/聚苯乙烯/有机蒙脱土复合材料的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制备领域,涉及一种聚乙烯/聚苯乙烯/有机改性蒙脱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苯乙烯(PS)与其它通用型塑料相比,具有透明、成型性好、刚性好、电绝缘性能、绝热性能好、易染色、低吸湿性和价格低廉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包装、电子、建筑、汽车、家电、仪表、日用品和玩具等行业;但PS的抗冲击性能、耐环境应力开裂及耐溶剂性能较差,热变形温度相对较低(70~98℃),限制了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而聚乙烯(PE)具有良好的韧性、耐溶剂性,但刚性低、不易染色等优点,为获得综合性能优良的材料,人们对PS、PE进行改性研究,希望得到一种兼具PS、PE优良性能的复合材料。PS、PE是两种典型的不相容体系,两者之间界面张力大,简单的物理机械共混难以将两组分分散混合,因此解决PS、PE的相容性与界面的粘合性,是制备优良性能PS/PE复合材料的关键。
目前,对于聚乙烯和聚苯乙烯共混体系的增容研究主要有:1)非反应性增容:如中国专利一种聚苯乙烯/聚乙烯合金及其专用相容剂与制备方法,CN101230119A,通过制备PE-g-PS作为相容剂,制备聚乙烯/聚苯乙烯合金,有效改善PS和PE间的相容性,减小界面张力;但是,采用添加接枝物或嵌段共聚物作为相容剂,增容剂的合成方法复杂,且造价昂贵,同时也使得复合材料的强度有所降低;2)PS/PE的反应性增容:如中国专利原位反应增容制备聚乙烯/聚苯乙烯合金的方法,CN101402765A;中国专利一种聚乙烯-聚苯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CN101704929A,该方法通过使分子间依靠共价键作用力结合,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合金的性能,但是存在着PE、PS需官能化及内自交联等缺陷;此外,中国专利基于界面增容的聚苯乙烯/聚烯烃纳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CN101709125A,通过硅烷偶联剂对纳米蒙脱土进行表面改性,制备聚苯乙烯/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该方法虽然简单,但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下降较大,且需要对纳米蒙脱土进行表面改性。
因此,进一步探索工艺简单、成本低、性能优异的PE、P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乙烯/聚苯乙烯/有机改性蒙脱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的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所得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使用性能,适合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聚乙烯/聚苯乙烯/有机改性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有机改性蒙脱土的制备:蒙脱土和分散介质A混合,在50~90℃下,超声搅拌得蒙脱土悬浮液I;然后加入Gemini表面活性剂,进行二次超声搅拌,得有机改性蒙脱土悬浮液II;然后进行过滤后、洗涤,除去未插层进入蒙脱土层间的Gemini表面活性剂;最后经真空干燥、研磨、过筛,得有机改性蒙脱土(Gemini表面活性剂改性的纳米蒙脱土);
2)聚苯乙烯/有机改性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将所得有机改性蒙脱土加入分散介质B中,进行超声搅拌得悬浮液III;然后加入一部分聚苯乙烯,进行二次超声搅拌至聚苯乙烯全部溶解,然后进行超声搅拌反应,再经旋蒸、真空干燥,得均匀的聚苯乙烯/有机改性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94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