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热式燃烧器及工业炉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38280.5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3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明;伍韵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龙鑫蓄热工业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00 | 分类号: | F23D14/00;F23D14/66;F23D14/46;F23D1/00;F27D17/00;F27D9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刘静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 燃烧 工业炉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热室燃烧系统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蓄热式燃烧器及工业炉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蓄热式燃烧器内的蓄热体易被烟气中的粉尘粘附,蓄热体积尘现象严重,不仅影响蓄热效果,还会一定程度影响进排气的通畅程度,影响燃烧器的燃烧效果和排气效果,导致废铝融化的效率不高,节能效果不突出。并且传统的蓄热式燃烧器的火焰集中,火焰烧过炉膛的面积过小,使得炉膛温度均匀性不高,影响了火焰对流传热的效果,同样导致废铝融化的效率不高,节能效果不突出。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蓄热体积尘现象严重,炉膛内火焰对流传热的效果不佳从而导致废铝融化的效率不高,节能效果不突出的缺陷,提供一种蓄热式燃烧器及工业炉系统。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蓄热式燃烧器,包括:设有进排气通道的蓄热室、设于蓄热室下方且与蓄热室连通的积尘室,以及与所述积尘室连通的喷火部;所述蓄热室以及所述积尘室内均设有蓄热体;所述喷火部的端面设有喷火口,所述喷火部内设有连通所述喷火口与所述积尘室的喷火通道;所述喷火通道的两侧设有与所述喷火通道连通的主燃料通道,所述主燃料通道的燃料出口与所述喷火通道连通,所述主燃料通道的燃料入口设于喷火部上远离喷火口一端的侧壁。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述蓄热式燃烧器既可用于燃烧喷火,也可用于排烟;当蓄热式燃烧器用于燃烧喷火时,空气从所述进排气通道进入蓄热室,最终进入喷火通道内辅助燃料燃烧,将火焰喷出喷火口进入炉膛;当蓄热式燃烧器用于排烟时,炉膛内的高温烟气从喷火口进入喷火通道,最终通过与蓄热室连通的进排气通道排出炉膛。
当蓄热式燃烧器用于排烟时,含尘烟气从喷火口进入蓄热式燃烧器内,含尘烟气经过积尘室内的蓄热体时,被积尘室内的蓄热体阻挡,大部分灰尘停留在积尘室而不会继续往上进入蓄热室;而当蓄热式燃烧器用于燃烧喷火时,空气从进排气通道进入蓄热室,流经积尘室时将积尘室内的蓄热体上所吸附的灰尘吹落,沉积至积尘室的底部被收集;从而进排气时使蓄热室内的蓄热体最大程度保持洁净,保证良好的蓄热效果,减缓蓄热室内蓄热体的积尘板结速度,同时保持进排气的通畅,延长整个蓄热式燃烧器的使用寿命,提升废铝融化的效率和蓄热式燃烧器的节能效果。
另外,所述喷火通道的两侧设有与所述喷火通道连通的主燃料通道,所述主燃料通道的燃料出口与所述喷火通道连通,所述主燃料通道的燃料入口设于喷火部上远离喷火口一端的侧壁。相较于传统的蓄热式燃烧器的主燃料通道设于喷火通道的中间,本技术方案的在喷火通道的两侧各设置一个主燃料通道,有利于分散主燃料通道的热负荷,形成扁平状面的燃烧火焰,扩展加热区域,增强火焰烧过炉膛的面积,使得炉膛温度更均匀,增加了火焰对流传热的效果。并且,所述主燃料通道的燃料入口设于喷火部上远离喷火口一端的侧壁,因此,燃料从燃料入口进入并流经主燃料通道内部从燃料出口流出的方向与所述喷火口的喷火方向一致,有助于形成扁平状面的燃烧火焰以及增加火焰烧过炉膛的面积,增强火焰对流传热效果,从而提升废铝融化的效率和蓄热式燃烧器的节能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积尘室的底部设有可启闭的清灰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火口为扁平状喷火口,和/或所述喷火通道为扁平状喷火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蓄热体为蓄热球,所述蓄热室内填充有多个第一蓄热球,所述积尘室内填充有多个第二蓄热球,所述第一蓄热球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蓄热球的直径,且所述蓄热室与所述积尘室通过第一隔离网隔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火通道与所述积尘室的连接处设有隔离所述第二蓄热球的第二隔离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网和第二隔离网均为蓄热隔离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火部还包括至少一个循环通道,所述循环通道与所述喷火通道连通,且所述喷火部的端面设有与所述循环通道连通的通道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通道的内径与所述通道口的内径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通道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且两个或多个所述循环通道对应的通道口均匀布设于所述喷火部的端面;或者,两个或多个所述循环通道对应的通道口沿喷火口的对称轴对称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通道通过拐角式结构与所述喷火通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龙鑫蓄热工业炉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龙鑫蓄热工业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82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浸没式燃油喷枪
- 下一篇:一种内循环燃气供热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