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消息处理的方法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37782.6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8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吕光旭;符刚;胡悦;谭蓓;石乐;邢向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14 | 分类号: | H04W4/14;H04W4/1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消息 处理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短消息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短消息业务指通过运营商网络和短消息技术支撑平台,在终端之间(点对点短消息)或者在终端和短消息扩展业务平台之间(行业短消息)收发长度有限的文本或二进制短信息的业务。
目前,一些网络设备,通过搜取以其为中心,一定范围内的终端的用户身份识别卡(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信息,伪装成运营商的基站,并冒用他人号码强行向用户终端发送诈骗、广告推销等短信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一种验证短消息的方式,即在传输短消息的同时,额外传输一个用于验证短消息的验证信息,终端在接收到短消息之后,对随短消息一同传输的验证信息进行校验,若校验未通过,则说明该短消息很可能来自伪基站。但是,上述方法中,由于在传输短消息的同时,还需传输验证信息,而验证信息并非有效的短消息内容信息,导致占用较多短消息有效载荷。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短消息处理的方法及设备,用于解决在传输短消息的同时传输验证信息,导致占用较多短消息有效载荷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短消息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服务器接收网关下发的初始短消息,所述初始短消息包含第一字段;
所述服务器用校验字段替换所述初始短消息的所述第一字段,得到目标短消息,所述校验字段用于校验所述目标短消息,所述校验字段的字段长度与所述第一字段的字段长度相同;
所述服务器向终端发送所述目标短消息;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目标短消息;
所述终端对所述目标短消息的校验字段进行校验,若校验通过,则所述终端显示所述目标短消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网关下发的初始短消息,所述初始短消息包含非路由字段,所述非路由字段为与所述初始短消息的下发路由无关的字段;
处理器,用于用校验字段替换所述初始短消息的第一非路由字段,得到目标短消息,所述校验字段用于校验所述目标短消息,所述第一非路由字段为所述初始短消息中非路由字段中的部分字段,所述校验字段的字段长度与所述第一非路由字段的字段长度相同;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向终端发送所述目标短消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目标短消息;
处理器,用于对所述目标短消息的校验字段进行校验,若校验通过,则所述终端显示所述目标短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短消息处理的方法、设备及终端,服务器用校验字段替换初始短消息中的第一字段,生成新的目标短消息,由于校验字段的字段长度与初始短消息中第一字段的字段长度相同,所以,目标短消息的字段总长度与初始短消息的字段总长度相同,即目标短消息的载荷与初始短消息的载荷大小相同。并且,目标短消息中携带有用于校验的校验字段,使得终端在接收目标短消息之后,终端只显示校验通过的短消息,增强了短消息的安全性。因此,本申请的方案在增强短消息的安全性的同时,不会占用短消息的有效载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短消息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短消息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短消息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短消息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短消息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77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