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CLC结构电场式无线传输系统及其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36615.X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9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麦瑞坤;罗博;罗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 |
代理公司: | 成都盈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45 | 代理人: | 崔建中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lc 结构 电场 无线 传输 系统 及其 优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领域,特别是一种双CLC结构电场式无线传输系统及其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使得电气设备摆脱了电线的束缚,避免电线在接触时产生磨损和打火等现象,增加了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解决了在一些场合下无法使用电线进行电气连接的问题。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生产、电动交通工具、植入式医疗器械、家用电器及消费类电子产品中。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磁场耦合和电场耦合两大类,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磁场耦合方式。虽然磁耦合无线传能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该方式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弊端,比如:传能线圈成本较高、占用的空间体积大、泄露的磁场在周围的金属物上产生涡流电流,引起传输功率和效率的降低等等。随着系统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高,电场耦合作为一种与磁场耦合对偶的工作方式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其独特的优势在于:耦合结构为一对极板,占用体积小且廉价;电场不会在周围金属物体上产生损耗,所以不需要屏蔽电场。由此可见,电场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发展前景广阔,但仍然存在一些暨需解决的问题。电场式无线电能传输的关键在于耦合机构和补偿谐振网络的结构,传统的串联补偿或LCL结构补偿能够提高系统的传输能力。但对于远距离传输,由于系统耦合电容小,需要在高频下进行能量传输,使得与之谐振的电感也非常大,提高了制作成本。同时,较高的频率会导致无源谐振元件承受较大电压,在功率等级提升后这个问题更加显著。特别是系统达到最大功率点时,过大的电压可能会击穿元件,导致系统失去稳定性,引发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双CLC结构电场式无线传输系统及其优化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是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CLC结构电场式无线传输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电源、高频逆变器、第一CLC结构N1、谐振电路N2、第二CLC结构N3、整流器和负载;所述第一CLC结构N1由电容CP、电容CPM和电感LP组成,谐振电路N2由电感LM和电容CLM串联组成,第二CLC结构N3由电容CS、电容CSM和电感LS组成。
一种双CLC结构电场式无线传输系统的优化方法,包括步骤:
S1:搭建电场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模型;
S2:建立所述电场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模型的等效双CLC结构电路;
S3:引入比重系数γ和α,并用比重系数表示谐振补偿元件参数值;
S4:计算系统输入、输出电压目标值表示的系统参数值;
S5:计算谐振补偿元件上的电压值,所述电压值与比重系数γ相关;
S6:确定γ值,每个γ值对应一组电压,选取每组电压中的最大值作为纵坐标,γ值作为横坐标作图,图中最低点对应的γ值为系统的优化标准;
S7:根据确定的γ值计算电路中谐振补偿元件的参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出一种等效的双CLC结构,将一个较小的电容拆分为三个较大的串联电容,有效的减小了补偿电感值。同时,针对大功率系统,本发明提出了补偿元件电压优化方法以降低元件被击穿的风险并降低元件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双CLC结构电场式无线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CPT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是将CPT系统等效为双CLC电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CLC等效阻抗图;
图6是每组元件电压最大值与γ的关系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66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