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只试管用试管固定架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36018.7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8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任峰;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德太平洋(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9/06 | 分类号: | B01L9/06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韩晓梅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南开区华苑产业***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试管 固定架 右固定架 左固定架 内容腔 人身安全性 顶部开口 反应溶液 活动卡合 紧密安装 外部形状 相对设置 可拆卸 试管卡 移液枪 中空状 滴入 晃动 卡合 吻合 便利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单只试管用试管固定架,所述试管固定架包括左固定架和右固定架,所述左固定架与右固定架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左固定架和右固定架可拆卸活动卡合紧密安装在一起,所述左固定架和右固定架安装在一起之后形成内容腔,该内容腔呈顶部开口的中空状,该内容腔的形状与试管的外部形状相吻合设置,该内容腔内能够用来卡合放置试管。本试管固定架由于试管卡合设置于该固定架内,因此试管的位置就固定了,不会来回晃动,然后只需要使用一只手使用移液枪等向试管内滴入待反应的反应溶液即可,提高了操作者的人身安全性,给使用带来了便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单只试管用试管固定架。
背景技术
医用试管目前已经是医护人员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所经常使用到的医疗器械。目前,试管有时会用于实验操作时的溶液反应。在使用试管进行溶液反应时,操作者一般是一只手持试管,另一只手持滴管、移液枪等向试管中滴入反应溶液,有些溶液的酸碱度极高,例如浓硫酸等,在操作时,操作者如果手持试管的话,如果不小心酸碱度极高的反应溶液滴到操作者持试管的手上的话,会对操作者的身体健康带来较为严重的危害,这也给实验的操作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原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单只试管用试管固定架,该试管固定架由于试管卡合设置于该固定架内,因此试管的位置就固定了,不会来回晃动,然后只需要使用一只手使用移液枪等向试管内滴入待反应的反应溶液即可,提高了操作者的人身安全性,给使用带来了便利。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只试管用试管固定架,所述试管固定架包括左固定架和右固定架,所述左固定架与右固定架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左固定架和右固定架可拆卸活动卡合紧密安装在一起,所述左固定架和右固定架安装在一起之后形成内容腔,该内容腔呈顶部开口的中空状,该内容腔的形状与试管的外部形状相吻合设置,该内容腔内能够用来卡合放置试管;
所述左固定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紧密连接设置的左固定架体、左底座和吸盘,所述左固定架体上制有左半圆柱形容纳腔,该左半圆柱形容纳腔的左固定架体内壁上紧密贴覆设置海绵层;所述右固定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紧密连接设置的右固定架体、右底座和吸盘,所述右固定架体上制有右半圆柱形容纳腔,该右半圆柱形容纳腔的右固定架体内壁上也紧密贴覆设置海绵层;所述左半圆柱形容纳腔与右半圆柱形容纳腔相对紧密设置后能够形成内容腔;
与左固定架体相对的右半圆柱形容纳腔外的右固定架体上间隔设置多个沿水平方向向外凸起设置的右嵌合安装柱和多个多个沿水平方向向内凹陷的右嵌合盲孔,多个右嵌合安装柱、右嵌合盲孔交替设置,与右固定架体相对侧的左固定架体上间隔设置多个沿水平方向向内凹陷的左嵌合盲孔和多个沿水平方向向外凸起设置的左嵌合安装柱,多个左嵌合安装柱、左嵌合盲孔交替设置,且多个左嵌合盲孔与多个右嵌合安装柱相配合设置、多个右嵌合盲孔与多个左嵌合安装柱相配合设置,该左嵌合安装柱能够紧密嵌合安装于与其相对应的右嵌合盲孔内,该右嵌合安装柱能够紧密嵌合安装于与其相对应的左嵌合盲孔内;
与右底座相对侧的左底座上设有沿水平方向向外凸起设置的卡合块,与左底座相对侧的右底座上设有沿水平方向向内凹陷的卡合槽,所述卡合槽、卡合块相匹配设置,该卡合块能够紧密卡合安装于卡合槽内。
而且,所述左固定架和右固定架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均设置重防腐涂料层。
本发明取得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德太平洋(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美德太平洋(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60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