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空气介质的基站机房内设备换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35465.0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9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波;文攀;李含飞;谢乾;陈科宇;耿韶宇;绪长昕;严浩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联衡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陈波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F24F5/00;F24T10/1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14 | 代理人: | 沈强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空气 介质 基站 机房 设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空气介质的基站机房内设备换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基站机房内的设备置于密闭空间中,且密闭空间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
(2)风机通过管道分别与出气口、埋入地下的热交换设备相连,风机通过密闭空间的出气口将其中的气体引入埋入地下的热交换设备中,热交换设备的外缘与土壤接触,通过热交换设备使得进入的气体与土壤进行热量交换;
(3)经热交换设备换热后的气体依次通过管道、进气口,进入密闭空间内,构成循环温控系统,从而实现对基站机房内设备的温度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空气介质的基站机房内设备换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设备包括与进气口相连的内绝热管、与出气口相连的外换热管、设置在外换热管底部的底部连通腔,所述内绝热管的外径小于外换热管的内径,所述内绝热管设置在外换热管内侧,所述内绝热管与外换热管之间的环腔为换热腔且气体能通过换热腔与土壤进行换热,所述外换热管通过底部连通腔与内绝热管相连且底部连通腔能将换热腔内的气体导入内绝热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空气介质的基站机房内设备换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换热管、底部连通腔分别采用金属材料制备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空气介质的基站机房内设备换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连通腔埋于地面以下10米-100米。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基于空气介质的基站机房内设备换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换热管内设置有紊流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空气介质的基站机房内设备换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换热管包括位于地面上方的第一地上段、位于地面下方且与第一地上段连接为一体的第一地下段,所述内绝热管包括位于地面上方的第二地上段、位于地面下方且与第二地上段连接为一体的第二地下段,所述第二地下段设置在第一地下段内部且第二地下段与第一地下段形成内外套管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基于空气介质的基站机房内设备换热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将热交换设备底端与排水装置相连,通过排水装置将热交换设备底端的积水排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基于空气介质的基站机房内设备换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包括与热交换设备相连的排水管、水泵,所述排水管的出水端设置在地面上,且水泵设置在排水管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基于空气介质的基站机房内设备换热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位测定装置、控制系统,所述水位测定装置设置在热交换设备内,所述水位测定装置、水泵分别与控制系统相连;
所述水位测定装置将热交换设备内的水位信息传递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基于测定的水位信息对水泵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当热交换设备内的水位达到抽水高位设定值时,控制系统启动水泵进行抽水;当热交换设备内的水位达到低位设定值时,停止抽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联衡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陈波,未经四川联衡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陈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546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置信息的指示方法及装置、基站、终端
- 下一篇: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