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运输控制方法、系统、运输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31671.4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6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祥;李宝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Q10/0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吕雁葭 |
地址: | 100195 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路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载单元 货品信息 计算机可读介质 标识信息 关联信息 运输控制 运输设备 承载 运输控制系统 运输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运输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用于承载货品的承载单元的标识信息,获取货品信息与所述承载单元的关联信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以及所述关联信息,确定所述承载单元上承载的货品信息,以及基于所述货品信息控制运输。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运输控制系统、一种运输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仓储物流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运输控制方法、系统及运输设备。
背景技术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运输业正在为人类提供着极大的便利。
目前的运输过程中,其收货过程通常是,卸货人员将运输车辆中的散货卸货到库房,经过开箱验收后,重新按照入库的要求将散货货品堆码到托盘上并包装上缠绕膜进行固定,再由叉车等设备将货品及托盘共同存储到库房指定位置上。传统收货过程,商品在无序的堆放、取拿时经常需要在车内多次搬运,到库房后仍需要人工码放到托盘上,不仅人工费时费力,大幅度增加商品入库的作业时间,还提高商品的破损概率。
带板运输模式作为一种改进的模式,供货方在发货时即将货品堆码到托盘上,货品及托盘一起通过运输车运输,在收货时,由叉车等设备将堆码好货品的托盘卸货。因此带板运输的模式,省去开箱验收的形式,不必处理单件货品,可以省去人工重复的搬运散货的过程,但是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带板运输模式仍需要收货人员现场针对货品的品类、数量进行清点,较为繁琐且浪费人力,另一方面,长时间占用月台,导致收货效率低,进而影响整体运输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提高收货效率的运输控制方法、系统及运输设备。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运输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用于承载货品的承载单元的标识信息,获取货品信息与所述承载单元的关联信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以及所述关联信息,确定所述承载单元上承载的货品信息,以及基于所述货品信息控制运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获取用于承载货品的承载单元的标识信息包括,通过识别设置于用于承载货品的承载单元上的标签,获取所述承载单元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标签包括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标签、条形码或二维码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货品信息包括关于货品的第一重量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承载单元以及所述承载单元上的货品称重,获得第二重量信息,以及基于所述第一重量信息以及第二重量信息,判断所述货品的正确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基于所述货品信息控制运输包括发送所述货品信息,接收关于所述货品信息的运输目标位置,以及基于所述运输目标位置控制运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从当前位置到所述运输目标位置的路径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识别多个用于承载货品的承载单元的标识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识别每个用于承载货品的承载单元的标识信息之后,记录所述承载单元的数量。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运输控制系统,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第二获取模块、确定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于承载货品的承载单元的标识信息。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货品信息与所述承载单元的关联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以及所述关联信息,确定所述承载单元上承载的货品信息。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货品信息控制运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获取子模块,用于通过识别设置于用于承载货品的承载单元上的标签,获取所述承载单元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标签包括射频识别标签、条形码或二维码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货品信息包括关于货品的第一重量信息,所述系统还包括称重模块以及判断模块。称重模块,用于对所述承载单元以及所述承载单元上的货品称重,获得第二重量信息。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重量信息以及第二重量信息,判断所述货品的正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16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