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圆柱形电芯的动力电池正负极免焊成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30827.7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5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紫荆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10;H01M10/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圆柱形 动力电池 负极 成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旧动力电池成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圆柱形电芯的动力电池正负极免焊成组装置。
背景技术
截止到2015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50万辆。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高达500万辆。这就意味着,未来3-5年,每年大约有12-17万吨退役动力电池需要处理。而且,退役的动力电池仍然有80%的电池容量,直接回收资源化处理会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不但能提高动力电池的资源和能源利用率,更能延长动力电池的价值链,降低动力电池在储能和低速电动车上代替传统铅酸电池的使用成本,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
由于现有动力电池包都是采用焊接技术成组的,所以在梯次利用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拆解、打磨等工艺,再次通过焊接工艺成组,实现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由于在动力电池单体的打磨工艺过程中,动力电池的正极、负极都有一定程度的减薄。二次焊接成组的过程中,焊穿、热影响区过大等质量问题层出不穷,极大地堆高了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使用成本,降低了动力电池单体的利用率,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圆柱形电芯的动力电池正负极免焊成组装置,避免焊接,减少打磨工艺,提升组装便利性以及使用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圆柱形电芯的动力电池正负极免焊成组装置,包括:包装盒体和双电池组件,所述双电池组件分别设置在包装盒体中,双电池组件之间依次采用导电卡片相连接,所述双电池组件分别包括限位方框、导电片和两个电池固定柱,所述两个电池固定柱并列设置在限位方框上,所述电池固定柱分别包括上部筒体和下部筒体,所述上部筒体和下部筒体采用螺纹方式连接组成与动力电池对应的筒形壳体,动力电池分别设置在筒形壳体中,所述上部筒体顶部和下部筒体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与动力电池的电极相连接的导电接头,所述导电片设置在限位方框中并分别与两个电池固定柱下方的导电接头相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卡片连接在相邻的两个双电池组件顶部的两个导电接头之间。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接头分别包括圆柱阶梯片、连接柱和锥形台,所述连接柱同心连接在圆柱阶梯片与锥形台之间,所述圆柱阶梯片的下部分别与动力电池的电极面相贴合。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部筒体顶部和下部筒体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与圆柱阶梯片的上部外圆对应的通孔。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柱穿过通孔而使得锥形台突出在对应上部筒体的上方或者下部筒体的下方。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柱的直径小于通孔的直径。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卡片包括连接片以及位于连接片两端同侧的弹性卡件,所述弹性卡件分别包括两根对称的金属片,所述金属片中部外凸设置有弧形段,所述金属片末端设置有向外弯折的导向段,所述弧形段的内径与连接柱的外径相对应。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下部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延伸至限位方框内的弹性条,所述弹性条外侧设置有三角防脱块,所述限位方框内壁设置有与三角防脱块对应的方槽。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方框底部设置有阶梯轴,所述导电片上设置有与阶梯轴上部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导电片下方与限位方框底部之间设置有橡胶弹性块。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部筒体和下部筒体的外圆上分别设置有散热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指出的一种基于圆柱形电芯的动力电池正负极免焊成组装置,利用电池固定柱对动力电池进行安装,并利用三角防脱块把电池固定柱底部安装在限位方框内,通过导电片对电池固定柱底部进行导电连接,并通过导电卡片对相邻的双电池组件进行导电连接,组装便利,避免了焊接施工,拆卸灵活,操作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基于圆柱形电芯的动力电池正负极免焊成组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上图1中双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电池固定柱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紫荆投资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紫荆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08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