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失活杂原子分子筛的再生方法及再生分子筛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30156.4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88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彭欣欣;夏长久;林民;舒兴田;朱斌;罗一斌;慕旭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9/90 | 分类号: | B01J29/90;B01J38/02;B01J38/50;B01J38/52;B01J3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周建秋;苏瑞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失活杂 原子 分子筛 再生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失活杂原子分子筛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失活杂原子分子筛与有机碱、杂原子源、保护剂和溶剂接触,并在100-220℃下进行再生处理2-72小时;
其中,所述失活杂原子分筛为来自酸性条件下反应得到的分子筛;
所述保护剂为选自聚马来酸酐、聚乳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羟基丁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己二酸丙二醇酯、聚对羟基苯甲酸酯、聚丙烯酰胺、聚酰胺、聚甲基丙烯酰胺、聚丙烯腈和聚甲基丙烯腈中的至少一种;
以干基计的所述杂原子分子筛与保护剂的重量比为1:(0.02-0.15);所述杂原子源与所述失活杂原子分子筛损失的杂原子的摩尔比为(0.4-1.2):1;
以SiO2计的所述杂原子分子筛、有机碱和溶剂的摩尔比为1:(0.01-0.03):(15-60)。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杂原子分子筛为选自钛硅分子筛、锆硅分子筛和锡硅分子筛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杂原子分子筛为选自MFI型分子筛、MEL型分子筛、BEA型分子筛和MWW型分子筛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失活杂原子分子筛是指参与反应时的原料转化率为新鲜剂的80%以下,和/或目标产物选择性为新鲜剂的90%以下的杂原子分子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失活杂原子分子筛为选自烯烃氯醇化失活剂和不饱和烃卤代反应失活剂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杂原子源为含有与所述失活杂原子分子筛相同杂原子的化合物;
当所述失活杂原子分子筛为失活钛硅分子筛时,所述杂原子源为有机钛源和/或无机钛源,所述有机钛源为通式是Ti(OR)4表示的有机钛酯,R为C2-C4的烷基,所述无机钛源为选自三氯化钛、四氯化钛、硫酸氧钛和硝酸钛中的至少一种;
当所述失活杂原子分子筛为失活锆硅分子筛时,所述杂原子源为有机锆和/或无机锆,所述有机锆为选自乙醇锆、正丙醇锆、异丙醇锆、正丁醇锆和叔丁醇锆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无机锆为选自氧氯化锆、四氯化锆、硫酸锆和硝酸锆中的至少一种;
当所述失活杂原子分子筛为失活锡硅分子筛时,所述杂原子源为有机锡和/或无机锡,所述有机锡为选自二甲基二氯化锡、三甲基氯化锡、二乙酸二丁基锡、三正丁基甲氧基锡、三丁基氢化锡、三丁基乙烯基锡、烯丙基三丁基锡、四正丁基锡、三丁基氯化锡、四苯基锡和三苯基氯化锡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无机锡为选自氯化亚锡、氯化锡、硫酸亚锡、锡酸钠和锡酸钾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失活杂原子分子筛为失活钛硅分子筛时,所述杂原子源选自钛酸四乙酯、钛酸四丙酯、钛酸四丁酯和四氯化钛中的至少一种;
当所述失活杂原子分子筛为失活锆硅分子筛时,所述杂原子源选自正丙醇锆、异丙醇锆、正丁醇锆和叔丁醇锆中的至少一种;
当所述失活杂原子分子筛为失活锡硅分子筛时,所述杂原子源为氯化亚锡和/或氯化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碱为选自脂肪胺类化合物、醇胺类化合物和季铵碱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碱为选自四甲基氢氧化铵、四乙基氢氧化铵、四丙基氢氧化铵、四丁基氢氧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和哌啶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溶剂为选自C1-C10的醇、C2-C10的醚、C3-C10的酮、C2-C10的腈、C1-C10的酸和水中的至少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再生处理的温度为140-180℃,时间为12-48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015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