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式多向加热有机固废热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29323.3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94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斯佳;刘运良;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伊诺威能源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张中南;邱岳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多向 加热 有机 固废热解 装置 | ||
1.立式多向加热有机固废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内筒体(4),套在内筒体(4)外周的外筒体(1),连接和固定外筒体(1)与内筒体(4)的上端盖(2)和下端盖(3);外筒体(1)、内筒体(4)和上端盖(2)、下端盖(3)之间形成的密闭空间构成了热解装置的有效空间;
其中,外筒体(1)包括一个圆柱形外筒(8),外筒(8)外壁盘旋有螺旋盘管(9),盘旋绕于外筒(8)外壁的螺旋盘管(9)形成了外筒体(1)外侧的螺旋加热通道,螺旋盘管(9)上留有加热气体的出口,螺旋盘管(9)下留有加热气体的入口,螺旋盘管(9)上下两端均不超出所述外筒(8)的上下两端,外筒(8)上部外侧面设有一径向的进料口,该进料口与进料装置(5)连接,外筒(8)上部与所述进料口相对的另外一侧设有一径向的出气口,该出气口与热解气导出装置(7)连接;
内筒体(4)包括一个与所述外筒体(1)同轴的圆柱形中心筒(10)和螺旋环绕在中心筒(10)外周的螺旋管筒(11),中心筒(10)外侧面设有多个径向的桨片(12),所述螺旋管筒(11)通过所述桨片(12)而固定在中心筒(10)的外周,同时桨片(12)也起到搅拌棒的作用,螺旋管筒(11)的上端口通过两个或以上的上连通管(13)实现与中心筒(10)的连通,螺旋管筒(11)的下端口通过两个或以上的下连通管(14)实现与中心筒(10)的连通,中心筒(10)内部位置设有螺旋板(16),从而在中心筒(10)的内部形成一个加热气体螺旋通道,中心筒(10)对应于螺旋板(16)的中间段也称为螺旋板段,在螺旋板(16)下方且位于下连通管(14)上方的位置设有限流孔板(17);中心筒(10)上、下均伸出所述外筒体(1);上端盖(2)安装在外筒体(1)上端,并套在中心筒(10)上部,下端盖(3)安装在外筒体(1)下端,并套在中心筒(10)下部,上端盖(2)、下端盖(3)与中心筒(10)之间分别设有环形轴套(18);
在上端盖(2)的上方有带减速器的变频电机(19),该变频电机对中心筒(10)进行驱动,所述下端盖(3)下方设有出渣口,该出渣口与出渣装置(6)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多向加热有机固废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孔板(17)是一个设有穿孔的圆板,其直径与中心筒内径相同,其穿孔直径则根据需要设定,其作用是限制进入中心筒螺旋板段的加热气体流量,保持进入中心筒螺旋板段和螺旋管筒(11)加热气体量的均匀平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多向加热有机固废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筒(11)的盘旋半径在中心筒(10)到外筒(8)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多向加热有机固废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中心筒(10)的外壁上,等角度、等距离均匀焊接2-4个上连通管(13)和2-4个下连通管(14),上连通管(13)、下连通管(14)在与中心筒(10)和螺旋管筒(11)焊接之前,先要在中心筒(10)和螺旋管筒(11)上开凿出与连通管内径相当的气流孔(1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多向加热有机固废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中心筒(10)和螺旋管筒(11)之间焊接的多个径向的桨片(12),其长度小于外筒(8)与中心筒(10)半径之差;桨片(12)除起到搅拌作用降低热解物料的热阻,促使物料加热均匀外,还起固定螺旋管筒(11)的作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多向加热有机固废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5)采用活塞加料方式,进料装置(5)包括一根与进料口水平相连的进料管(51),进料管(51)内设有活塞(52),进料管(51)的管体顶部设有进料斗(53),进料斗(53)顶部有上盖(54)、下部有插板阀(55);进料斗(53)加料时,关闭进料斗(53)下部的插板阀(55),进料管(51)中的活塞(52)抽回,然后打开插板阀(55),原料进入水平的进料管(51)中,活塞(52)把原料推入热解装置,以此类推,循环往复,连续、密闭进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伊诺威能源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伊诺威能源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932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