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仪器仪表吸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27836.0 | 申请日: | 2017-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977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周元忠;冯方舟;仲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诸暨易联众创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5/04 | 分类号: | B08B5/04 |
代理公司: | 福州顺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2 | 代理人: | 陈为志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仪器仪表 吸尘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仪器仪表吸尘装置,其结构包括多吸口吸尘管、吸风接口、吸尘主体、组装件、风机叶片、旋转轴、伺服电机、集尘管、吹风接口、集尘布袋、手把、电源接线、电源按钮、工作按钮,多吸口吸尘管设于吸尘主体正前方,吸风接口设于吸尘主体前部中心与吸尘主体外壳呈一体化成型结构,多吸口吸尘管后端外表面设有螺纹,吸风接口内表面设有螺纹,多吸口吸尘管通过吸风接口与吸尘主体螺旋贯通连接。有益效果为:设有多吸口吸尘管,可以根据仪器仪表积尘位置的实际情况,通过吸管转换机构自由选择合适的吸管,有效增强仪器仪表吸尘装置的灵活性,提高其吸尘效率,保证仪器仪表的清洁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仪器仪表吸尘装置,属于吸尘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仪器仪表吸尘装置是指用于清除仪器仪表机箱内部、连接缝隙、散热口等位置的灰尘的一种吸尘装置。其主要有动力部分、过滤部分、功能性部分、保护部分及附件五个部分组成。
但是现有技术的仪器仪表吸尘装置的吸管无法根据仪器仪表积尘位置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固定式的吸管无法清除很多仪器仪表的缝隙中的灰尘,导致除尘效率低、效果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仪器仪表吸尘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仪器仪表吸尘装置的吸管无法根据仪器仪表积尘位置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固定式的吸管无法清除很多仪器仪表的缝隙中的灰尘,导致除尘效率低、效果差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仪器仪表吸尘装置,其结构包括多吸口吸尘管、吸风接口、吸尘主体、组装件、风机叶片、旋转轴、伺服电机、集尘管、吹风接口、集尘布袋、手把、电源接线、电源按钮、工作按钮,所述多吸口吸尘管设于吸尘主体正前方,所述吸风接口设于吸尘主体前部中心与吸尘主体外壳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多吸口吸尘管后端外表面设有螺纹,所述吸风接口内表面设有螺纹,所述多吸口吸尘管通过吸风接口与吸尘主体螺旋贯通连接,所述组装件均匀等距设于吸尘主体外边缘与吸尘主体的外壳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旋转轴设于吸尘主体内部中心与伺服电机相连接,所述风机叶片设有十片且以旋转轴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所述风机叶片一端与旋转轴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伺服电机设于吸尘主体正后方与吸尘主体通过电焊呈垂直状相连接,所述集尘管设于吸尘主体上部与吸尘主体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吹风接口设于集尘管外端与集尘管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集尘布袋设有集尘管左方,所述集尘布袋通过吹风接口与集尘管啮合连接,所述手把设于吸尘主体后上方与吸尘主体通过螺丝螺旋连接,所述电源接线设于手把右侧,所述伺服电机通过电源接线与电源相连接,所述电源按钮通过按钮槽镶嵌于手把下表面,所述工作按钮通过按钮槽镶嵌于手把前表面,所述多吸口吸尘管由小径管、中径管、大径管、扁口管、活动吸头、旋转圈、卡位凹槽、吸管转换机构、管壁空腔、吸尘管、变径管道、管道、连接口组成,所述小径管、中径管、大径管、扁口管为逆时针呈锥型均匀等距设于活动吸头前方与活动吸头贯通连接,所述旋转圈设于活动吸头后方与活动吸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圈套于吸尘管前端与吸尘管活动连接,所述卡位凹槽设有四个且均匀等距设于旋转圈内壁上,所述卡位凹槽与小径管、中径管、大径管、扁口管后端口相对应而设,所述吸管转换机构套于旋转圈外表面与旋转圈活动连接,所述吸尘管设有内腔即为变径管道、以及管道,所述变径管道位于管道前方且贯通连接,所述变径管道上方的吸尘管设有空腔,即为管壁空腔,所述吸管转换机构设于管壁空腔内部,所述连接口设于吸尘管后端口,所述吸尘管通过连接口和吸风接口的配合与吸尘主体贯通连接,所述吸管转换机构由转换按钮、第一弹簧、顶杆、支撑板、活动杆、支杆、绳索、定滑轮一、定滑轮一支杆、定滑轮二、定滑轮二支杆、固定板、第二弹簧、卡位顶杆、顶端头、电机开关、电机组成,所述转换按钮通过按钮槽镶嵌于吸尘管前端上表面,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且设于转换按钮下方位于顶杆两侧,所述第一弹簧上端与转换按钮相连接,所述支撑板呈水平状设于管壁空腔内部与腔壁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一弹簧下端与支撑板相连接,所述顶杆呈竖直状设于转换按钮正下方,所述顶杆上端与转换按钮垂直连接,所述活动杆设于顶杆右下方,所述顶杆下端贯穿于支撑板并与活动杆左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所述支杆设于活动杆下方,所述支杆上端与活动杆中左段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支杆下端与管壁空腔的腔壁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定滑轮一设于活动杆右下方,所述定滑轮一支杆设于定滑轮一下方,所述定滑轮一支杆上端与定滑轮一的轮轴活动连接,所述定滑轮一支杆下端与管壁空腔的腔壁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定滑轮二设于定滑轮一右上方,所述定滑轮二支杆设于定滑轮二上方,所述定滑轮二支杆上端与管壁空腔的腔壁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定滑轮二支杆下端与定滑轮二的轮轴活动连接,所述绳索一端依次绕过定滑轮二、定滑轮一与活动杆缠绕连接,所述固定板呈水平状设于管壁空腔右部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弹簧设于固定板下方,所述第二弹簧上端与固定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下端与卡位顶杆上端相连接,所述绳索另一端贯穿于固定板、第二弹簧与卡位顶杆上端缠绕连接,所述顶端头设于卡位顶杆下端,所述顶端头与卡位凹槽啮合活动连接,所述电机开关设于支撑板右端下方且位于活动杆右上方,所述电机置于支撑板上方,所述电机与旋转圈活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诸暨易联众创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未经诸暨易联众创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78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