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I/III复合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25527.X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1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许天旱;宋海洋;王党会;丁一明;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22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2 | 代理人: | 第五思军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iii 复合型 疲劳 裂纹 扩展 速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疲劳裂纹扩展性能的表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确定I/III复合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方法,主要应用于确定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背景技术
套管钻井钢及钻杆钢在使用过程中,承受的载荷为I/III复合型载荷,一方面钻井套管和钻杆的主要作用是传递扭矩用于钻具的钻进(III型载荷),二方面它们自身重量较大,其上端同时承受拉伸载荷(I型载荷)。同时油气井一般较深,它们相当于细长杆,中部不可避免存在弯曲,弯曲本身是可以折算为拉伸载荷的(I型载荷)。而且也必须注意到,拉伸型载荷和扭转型载荷的比例也是随着钻井深度、地质条件等的不断变化而改变。因此,I/III载荷的比例也是不断变化的。
I/III型加载模式下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确定存在诸多困难,尤其是裂纹扩展路径容易改变,因此尽管早在1976年就有学者公开了III型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但直到1985年Pook才开始系统研究III型疲劳裂纹扩展性能。PooK通过改变三点弯曲试样切口倾角的大小从而实现在相同的总载荷下,实现不同的I/III载荷比例,从而使得基准相对比较统一,试验结果更具有可比性。但对试验结果本身很难进行定量的描述,因为随着疲劳裂纹的扩展,裂纹扩展路径不能保持原来的路径,逐渐转变为纯I型疲劳裂纹扩展。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确定I/III复合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定I/III复合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方法,解决I/III复合型疲劳裂纹扩展性能的表征问题,增加了材料疲劳性能表征的方便性和多样性,在材料疲劳性能表征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廉,方法简单,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确定I/III复合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第一,准备试验材料,首先加工为修正的CT试样,为保持试样疲劳裂纹沿着最初的倾角方向扩展,在试样两边加工导槽;
第二,利用电位法测量裂纹扩展长度;
第三,确定△KI、△KIII及△Keq的方法
式中,P为所施加的最大载荷,kN;BN为试样的净厚度,cm;W为试样宽度,单位为cm;a为裂纹长度,单位为cm;为受试样形状控制的参数;
其中,按下式计算:
对于I/III复合型疲劳加载,采用方法是先将ΔKI和ΔKIII分别计算,然后利用下式获得△Keq
其中:ΔKI的和ΔKIII计算方法如下:
ΔKI=ΔK cos2β
ΔKIII=ΔK sinβcosβ
式中,ΔK为应力强度因子幅度,MPam1/2,;β为裂纹倾角;v为泊松比;
第四,绘制lg(da/dn)-lg(△Keq)曲线,根据曲线确定不同△Keq对应的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根据试样厚度及材料力学性能确定开导槽深度,确保试样在整个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裂纹倾角保持不变,且CT试样的净厚度满足疲劳试验标准要求;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确定I/III复合载荷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本发明解决了I/III复合型疲劳裂纹扩展性能的表征问题,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廉,方法简单,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从而增加了材料疲劳裂纹扩展性能表征的方便性和多样性,在材料疲劳性能表征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第一,对于完全回火马氏体套管钻井钢,首先加工修正的CT试样,试样宽度W为30mm,厚度为6mm,裂纹倾角为15°,在试样两侧各开深度为0.6mm的槽;
第二,利用电位法测量裂纹扩展长度
第三,确定△KI、△KIII及△Keq的方法
式中,P为所施加的最大载荷,kN;BN为试样的净厚度,单位为cm;W为试样宽度,单位为cm;a为裂纹长度,单位为cm;为受试样形状控制的参数;
其中,按下式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55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