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电解槽焙烧过程沥青烟集气治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25380.4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34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席灿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3/22 | 分类号: | C25C3/2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李余江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槽 焙烧 过程 沥青 烟集气 治理 方法 装置 | ||
1.一种铝电解槽焙烧过程沥青烟集气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槽膛沥青烟集气系统、槽侧阴极钢棒沥青烟集气系统和沥青烟汇集处理系统;所述槽膛沥青烟集气系统包括槽膛沥青烟集气管(1)、槽膛集烟罩(5)和槽膛集气管调节阀(7);所述槽侧阴极钢棒沥青烟集气系统包括槽侧阴极钢棒集气变径管(2)、阴极钢棒集烟罩(6)和槽侧集气管调节阀(12);所述沥青烟汇集处理系统包括沥青烟集气汇集管(3)、丝网除雾器(4)、沥青焦油排放管(8)及其配套支架;所述槽膛沥青烟集气管(1)和槽侧阴极钢棒集气变径管(2)均在末端与沥青烟集气汇集管(3)相连接;所述槽侧集气管调节阀(12)设在槽侧阴极钢棒集气变径管(2)末端与沥青烟集气汇集管(3)连接部;所述沥青烟集气汇集管(3)与电解净化系统排烟管(11)连接,并在连接部位设置一个丝网除雾器(4);所述沥青烟集气汇集管(3)设置于铝电解槽烟道端,沥青烟集气汇集管(3)前端采用锥形变径结构,并在其变径部位设置一沥青焦油排放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电解槽焙烧过程沥青烟集气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槽膛沥青烟集气管(1)设置于电解槽槽膛上部,采用两级变径结构,其第一级管径范围在φ200~300mm之间,第二级管径范围在φ350~450mm之间;所述槽膛集烟罩(5)设置于槽膛沥青烟集气管(1)的下部,数量为2 ~5个;所述槽膛集气管调节阀(7)设置在槽膛沥青烟集气管(1)的第二级变径管道末端与沥青烟集气汇集管(3)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电解槽焙烧过程沥青烟集气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侧阴极钢棒集气变径管(2)数量为两组,分别设置于电解槽两侧;所述槽侧阴极钢棒集气变径管(2)也采用两级变径结构,其第一级管径范围在φ100~200/mm之间,第二级管径范围在φ200~300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电解槽焙烧过程沥青烟集气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侧阴极钢棒集气变径管(2)下部连接有两组以上阴极钢棒集烟罩(6)与铝电解槽槽壳(10)上的阴极钢棒组(9)配套,每组阴极钢棒设一个阴极钢棒集烟罩(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电解槽焙烧过程沥青烟集气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烟集气汇集管(3)管径范围在φ400~600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电解槽焙烧过程沥青烟集气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网除雾器(4)丝网层数为3~5层,丝网目数为9~3000目,用于过滤粒径为3~35μm的焦油微粒物。
7.一种铝电解槽焙烧过程沥青烟集气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电解槽焙烧过程沥青烟集气治理装置,该方法是在预焙铝电解槽焙烧期间在电解槽槽膛上部设置一个槽膛沥青烟集气系统,以收集铝电解槽焙烧期间由槽内排放的含焦油的沥青烟;在铝电解槽侧部两侧分别设置两组槽侧阴极钢棒沥青烟集气系统,以收集铝电解槽焙烧期间由槽侧阴极钢棒窗口排放的含焦油的沥青烟;在铝电解槽的烟道端设置一个沥青烟汇集处理系统,以汇集铝电解槽焙烧期间由电解槽排放的所有含焦油的沥青烟,并通过在汇集管道上安装的可更换的丝网除雾器对沥青焦油进行有效过滤处理;过滤的焦油由沥青焦油排放管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538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电解铝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铁制品电镀镍防锈液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