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仿生结构的高性能冷凝换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21902.3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69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施娟;冯东阳;陈振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F1/10 | 分类号: | F28F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8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仿生 结构 性能 冷凝 热管 | ||
1.一种基于仿生结构的高性能冷凝换热管,其特征在于,该冷凝换热管包括带有疏水微槽道结构的换热管基管(1),设置在换热管基管(1)表面上的超疏水基底(2),分布在所述超疏水基底(2)上的疏水微槽道结构(4)和分布在所述疏水微槽道结构(4)上的针状亲水仿生结构(3);
所述的换热管基管(1)外壁具有疏水微槽道结构(4),且所述疏水微槽道结构(4)的宽度为0.1-10mm,深度为0.1-5mm;
所述的超疏水基底(2)具有微纳米二元表面结构,且滚动角小于6度;
所述针状亲水仿生结构(3)以随机无序或等间距地排列在超疏水基底(2)上,其中,等间距排列分为顺排和叉排两种结构,且相邻针状亲水仿生结构(3)的间距为0.5-40mm ;
所述疏水微槽道结构(4)以某种分布方式将各个针状亲水仿生结构(3)连接在一起,其分布方式取决于针状亲水仿生结构(3)的排列方式以及冷凝换热管的摆放方式;若冷凝换热管摆放方式为卧式,则疏水微槽道结构(4)应尽量沿着换热管基管(1)的圆周方向分布;若冷凝换热管摆放方式为立式,则疏水微槽道结构(4)应尽量沿着换热管基管(1)轴向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仿生结构的高性能冷凝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基管(1)的管型为圆管、椭圆管、矩形通道、圆角矩形通道、滴形管、扁管或多孔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仿生结构的高性能冷凝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基管(1)的材料为铜、碳钢、不锈钢、铝或纳米多孔结构陶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仿生结构的高性能冷凝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基管(1)的当量外径为2-200mm,当量内径为1-2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仿生结构的高性能冷凝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状亲水仿生结构(3)与换热管基管(1)的管轴夹角β为0-90°,长度为0.1-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190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