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具有其的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021394.9 | 申请日: | 2017-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01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 发明(设计)人: | 谢伟敏;李骏;欧德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1/64 | 分类号: | F24F11/64;F24F11/83;F24F110/10;F24F110/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润 |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联机 系统 控制 方法 装置 具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具有其的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当多联机系统热启动时,根据多个室内机中待开启的目标室内机对应的室内温度和室内机设定温度确定目标室内机能需;根据室外温度和目标室内机能需确定多联机系统总能需;根据多联机系统总能需和室外机总能力之间的比值得到对应于不同比值的室外机初始运行目标值;启动压缩机,并根据室外机初始运行目标值和目标室内机中换热器的温度调节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该方法可以在多联机系统热启动时,根据室外机初始运行目标值和目标室内机中换热器的温度调节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延长系统达到设定温度的时间,避免系统频繁起停,提高系统可靠性和经济性,降低能耗,更加节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具有其的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多联机系统由压缩机1、四通阀2、冷凝器3、电子膨胀阀(包括电子膨胀阀401、电子膨胀阀402和电子膨胀阀403)、高压压力传感器5、低压压力传感器6、低压储液罐7、蒸发器(包括蒸发器801和蒸发器802)、室外风机、室外热交换器几大部件组成。其中,多联机系统中使用的压缩机主要分两种分别是涡旋压缩机和转子压缩机。
然而,在相关技术中,多联机系统在启动过程中一般按照固定的启动模式进行运行的,使得在小负荷需求情况下,容易使室内环境温度达到设定温度,进而导致多联机系统出现频繁起停,降低系统的可靠性,并且降低系统的安全性,大大降低系统的经济性,无法有效实现节能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避免系统频繁起停,提高系统可靠性,并且提高系统安全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在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多联机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多联机系统热启动时,根据多个室内机中待开启的目标室内机对应的室内温度和室内机设定温度确定目标室内机能需;根据室外温度和所述目标室内机能需确定多联机系统总能需;根据所述多联机系统总能需和室外机总能力之间的比值得到对应于不同所述比值的室外机初始运行目标值;启动压缩机,并根据所述室外机初始运行目标值和所述目标室内机中换热器的温度调节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在多联机系统热启动时,通过室内温度和目标室内机设定温度得到室内机能需,进而确定多联机系统总能需,从而根据多联机系统总能需和室外机总能力得到室外机初始运行目标值,以根据初始运行目标值和换热器的温度调节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实现延长系统达到设定温度的时间的目的,有效避免系统频繁起停,不但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且提高系统的经济性,有效降低能耗,节约能源,达到节能的目的。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目标室内机制冷时,所述室外机初始运行目标值随所述比值的增加而减小,所述室外机初始运行目标值的最小值为第一默认值;所述目标室内机制热时,所述室外机初始运行目标值随所述比值的增加而增加,所述室外机初始运行目标值的最大值为第二默认值。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目标室内机制冷时,所述目标室内机中换热器的温度指所述换热器的蒸发温度,所述目标室内机制热时,所述目标室内机中换热器的温度指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13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