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19772.X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9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苏光耀;张继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新太行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1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王喆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新***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池结构,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所述电池包括本体部和位于所述本体部上的电池极柱;所述电池还包括:结合固定于所述电池极柱上表面的连接排,以及结合固定于所述连接排上表面的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包括与所述连接排上表面结合固定的底壁部以及由所述底壁部上表面向上延伸出的散热部。该散热结构在电池极柱位置利用电池连接排和散热翅片进行高效散热,可有效增强电池可靠性和稳定性,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电池系统的技术要求也逐步的完善,电池系统的应用范围从乘用车到商用车延伸到了的工程机械。国家对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各个电池厂家提高的电池的能量密度,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电池由于能量密度的提升,功率密度相对下降,从而使电池的发热以及散热问题不容忽视。
电池由于内部的结构各不相同,因此发热的部位也不一样,有的电池发热部位是在电池的正负极极柱中间,有的电池发热均匀,有的电池壳体上有PVC 保护膜,有的电池可以通过壳体散热。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两个电池中间加散热板,通过散热板将电池内部的热导出到电池模组外部,但是为了保证绝缘,在金属壳电池之间要加绝缘垫片,而绝缘垫片的导热特性一般比较差,使散热效率不理想,而且非金属壳电池本身的导热效果就非常差。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方式有效解决电池的散热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至少之一,提供一种电池结构,该散热结构在电池极柱位置利用电池连接板和散热翅片进行高效散热,可有效解决电池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结构,所述电池包括本体部和位于所述本体部上的电池极柱;
所述电池还包括:
结合固定于所述电池极柱上表面的连接排,以及
结合固定于所述连接排上表面的散热翅片;
所述散热翅片包括与所述连接排上表面结合固定的底壁部以及由所述底壁部上表面向上延伸出的散热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排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与电池极柱结合固定;所述散热翅片底壁部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与所述连接排结合固定。
优选地,所述连接排下表面面积至少为电池极柱上表面面积的2倍,所述散热翅片底壁部下表面与所述连接排上表面匹配对应。
优选地,所述电池极柱结合固定在所述连接排的中间位置。
优选地,所述散热翅片通过导热硅胶片与连接排结合固定。
优选地,所述散热翅片为一体结构,内部设有可容纳液体的管路。
优选地,所述散热翅片通过螺栓与连接排结合固定。
优选地,所述散热翅片通过导热硅胶片和螺栓与连接排结合固定。
优选地,所述螺栓由散热翅片底壁部上表面插入,且该螺栓的底端贯穿所述连接排下表面。
优选地,所述螺栓位于所述极柱的外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依据电池的发热原理,极片的热量通过金属连接直接传导至极柱位置。本发明采用在电池极柱位置进行散热的方式,导热效率高,可以高效地将电池内部的热量快速通过极柱导出,然后通过散热翅片将热量扩散到电池外部,从而保证电池在合适的温度下良好运行,增强电池的可靠性,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新太行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新太行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97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