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桥谐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18953.0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1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芗;洪剑锋;赵婉莹;易志坤;曹福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50/12 | 分类号: | H02J50/12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半桥谐振 半桥逆变电路 谐振器 无线能量传输 电感耦合 电能传输 辅助电路 功率条件 输出功率 无线传输 系统谐振 谐振状态 直流电源 高效率 前级 | ||
一种半桥谐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涉及无线能量传输。半桥谐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设有直流电源、BUCK电路、半桥逆变电路、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器和辅助电路。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实现输出功率的调节;实现系统谐振状态的维持。通过电感耦合的方式进行电能的无线传输,通过在半桥逆变电路前级增加BUCK电路,实现不同功率条件下系统的谐振状态维持,实现高效率的电能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能量传输,尤其是涉及一种半桥谐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能量传输是一种将电能以非物理连接的方式传输至相应设备的技术。主要有4种基本方式:一是松耦合变压器模型的电磁感应耦合方式;二是磁共振方式;三是基于激光、微波辐射方式;四是电场耦合方式。其中电磁感应耦合方式的无线电能传输是将能量发射端视为变压器初级,能量接收端视为变压器的次级,利用磁耦合方式进行能量无线传递,适用于近距离(厘米级)传输,该技术已进入实用化阶段。
基于松耦合变压器模型电感耦合方式目前主要面临的困难在于:
1、由于能量发射端发射线圈与接收端接收线圈之间互感较小存在较大无功,需要进行无功补偿,使系统保持谐振状态,从而进行高效传输。当第一谐振器与第二谐振器发生相同频率谐振时,系统传输效率最大。能量发射端与接收端谐振状态的维持会随传输环境、负载改变、传输距离的偏差导致时变不可控范围,破坏了能量通道的建立,导致了能量传输能力的下降。
2、不同功率同一谐振参数情况下的谐振状态的维持。对于全桥、半桥谐振变换器,当系统谐振时,此时输出功率达到最大且不可调节。
中国专利CN 201410369363.2公开一种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的电感可调技术,实现系统的谐振频率追踪,保证能量传输的效率。中国专利CN201310196231.X公开一种利用可调有源晶振,通过接收用高频介调谐电容调节接收系统的调谐频率使系统共振。
本发明从保证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谐振状态以实现高效传输角度出发提出相应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桥谐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桥谐振无线能量传输控制方法。
所述半桥谐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设有直流电源、BUCK电路、半桥逆变电路、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器和辅助电路;
所述BUCK电路设有功率控制开关S、续流二极管D、功率控制电感L和滤波电容C0;
所述半桥逆变电路设有第1电容C1、第2电容C2、第1开关管S1、第2开关管S2、第1二极管D1和第2二极管D2;
所述第一谐振器包括第1电容C1、第2电容C2和谐振器能量发射线圈L1;
所述第二谐振器包括谐振器能量接收线圈L2和谐振电容C3;
所述辅助电路设有能量发射端无线交互单元、能量接收端无线交互单元、第一电流电压检测电路、第二电流电压检测电路、单片机信息处理电路、逆变控制器、功率控制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89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尾部开关
- 下一篇:用于波分复用光通信网络中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