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镁合金微弧氧化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17858.9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7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晓艳 |
主分类号: | C25D11/30 | 分类号: | C25D11/30;C22C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59 | 代理人: | 徐鹏飞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镁合金 氧化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金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镁合金微弧氧化工艺。
背景技术
镁是常用有色金属之一,其蕴藏量丰富,在地壳中的含量达到2.1-2.7%,在所有元素中居第六位,是仅次于铝、铁、钙居第四位的金属元素。纯的金属镁作为结构材料应用的很少,在纯镁中加入Al、Zn、Li、Mn和稀土等元素组成的镁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是常用结构材料中最轻的金属。
尽管有着丰富的储量和优异的物理及力学性能,作为结构材料获得广泛的应用,必须解决镁及其合金不耐腐蚀这个瓶颈问题。镁及其合金是非常活泼的金属,标准电极电位很低(镁的标准电极电位为-2.37V),耐腐蚀性比较差。在常温下,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形成疏松的MgO薄膜,其PB值为0.79<1,不能有效地保护基体。
微弧氧化(MAO-Micro-arc Oxidation)技术是一种在金属表面原位生长陶瓷层的表面处理技术,它利用微小区域电弧放电产生瞬间局部高温,使金属表面氧化为金属氧化物陶瓷,从而达到表面改性的目的。
微弧氧化膜层分为致密层和疏松层,膜层与基体的交界面犬牙交错,呈微区冶金结合。内层结构致密均匀,没有气孔,缺陷较少,为晶态氧化物和非晶态的微晶混合膜层,外层是疏松层包括较多较大的气孔,有明显的缺陷。膜层表面呈溶融冷却状,上面有孔,但孔不是贯穿的,孔径的大小、疏密取决于溶液成分及其浓度、氧化时间、击穿电压等因素。孔既是放电通道,又是水溶液中的氧或氢氧根离子生成氧气的气体通道。表面粗糙度本质上与基体合金无关,主要取决于氧化时间,也受电流密度、沉积速率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镁合金微弧氧化工艺,能够使得得到的镁合金表明均匀光滑明亮,可以用于手机壳和笔记本电脑壳。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镁合金微弧氧化工艺,包括:
(1)对镁合金表面进行预处理,除去表面污垢;
(2)对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所述镁合金为正极,不锈钢为阴极,微弧氧化选择恒压模式,正电压为410-450V,负电压为0,频率为600-900Hz,占空比为15-30%,氧化时间为20-50min,电解液为碱性硅酸盐,电解液温度控制在20-40℃;
(3)微弧氧化结束,打磨抛光;
(4)清洗镁合金并干燥。
优选的,所述镁合金为铝镁合金。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铝镁合金组成按重量百分比包括:Al 6.75-10.0%,Zn 0.35-1.0%,Mn 0.15-0.5%,Si 0.05-0.5%,Cu 0.01-0.1%,Ni 0.0001-0.0005%,Fe 0.001-0.01%,S 0.005-0.015%,Zr 0.005-0.015%,余量的Mg。
优选的,所述预处理为:将镁合金表面打磨,经去离子水清洗,再经丙酮清洗,干燥。
优选的,步骤(2)中微弧氧化正电压为420-440V,优选430V。
优选的,步骤(2)中微弧氧化频率为650-750Hz,优选700Hz。
优选的,步骤(2)中微弧氧化占空比为15-25%,优选20%。
优选的,所述电解液包括:硅酸钠10-20g/L,氟化钾10-15g/L,氢氧化钠1-5g/L。
本发明的微弧氧化工艺制备得到铝镁合金膜层,其膜层致密,微弧氧化产生的微裂纹缺陷较少,经过打磨抛光后,这些缺陷会进一步消失。微弧氧化过程中的高温高压烧结作用,将非晶态的MgO转变成立方结构的MgO,这使得陶瓷层拥有较好的致密性对于提高膜层的耐蚀性、硬度均有好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微弧氧化装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电源,2.冷水浴,3.辅助电极,4.电解液,
5.工作电极,6.温度计,7.搅拌器。
图2是本发明制备工艺得到的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SEM形貌图。
图3是本发明制备工艺得到的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XRD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镁合金微弧氧化工艺,包括:
(1)对镁合金表面进行预处理,将镁合金表面打磨,经去离子水清洗,再经丙酮清洗,干燥,除去表面污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晓艳,未经杨晓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78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