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机的减振部件、电机端盖和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16911.3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3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德;伍光祥;余俊宏;漆凌君;陈东锁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4 | 分类号: | H02K5/24;H02K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11522 | 代理人: | 朱栎 |
地址: | 51911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机 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机的减振部件、电机端盖和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塑封电机的减振圈与端盖之间的安装方式是通过减振圈内圆与端盖轴承室外圆的过盈配合安装固定的。此种安装固定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运输或工作过程中会有减振圈松脱的情况,时常因此导致客户投诉。为防止售后电机因减振圈松脱不良造成工作异常或客户投诉,甚至退货,也有厂家采用在减振圈与端盖之间点胶水的方式以防减振圈松脱,但是这不仅增加了材料成本,也增加了人工成本,同时操作上也不够简便,而且电机工作发热容易使胶水失效,更重要的是,有时节奏快胶水未干就打包,还会引起电机粘包材的不良问题,同样带来售后隐患。
电机装在终端产品后,由于电机运行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振动,时间久了电机会与减振圈发生相对转动,导致电机出线端触碰终端产品壳体而引起噪音。
因此减振圈的防松脱,需要更简捷的实现方式,需要从结构上解决。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电机端盖与减振圈之间容易出现松脱、固定不牢固,以及电机运行中减振圈与端盖之间容易发生相对转动而与壳体发生碰撞产生噪声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发明研究设计出一种用于电机的减振部件、电机端盖和电机。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电机端盖与减振圈之间容易出现松脱、固定不牢固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的减振部件、电机端盖和电机。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的减振部件,其包括:
中心孔,具有第一轴线;
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相背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端面与电机的端盖相配合,且在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锁止结构,所述第一锁止结构能够在第一端面与所述端盖装配时对所述减振部件形成相对于端盖在第一轴线方向的定位固定。
优选地,
所述减振部件为圆环形结构,所述第一锁止结构还能够在第一端面与所述端盖装配时对所述减振部件形成相对于端盖在减振部件径向方向的定位固定。
优选地,
所述第一锁止结构为阶梯型卡孔,或者,所述第一锁止结构为L型卡扣。
优选地,
所述阶梯型卡孔包括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所述第一槽段为从所述第一端面沿着所述第一轴线方向延伸的直槽,所述第二槽段为一端与所述第一槽段相连通、且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直槽。
优选地,
所述阶梯型卡孔还包括第三槽段,所述第三槽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槽段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三槽段的另一端沿着所述轴线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面。
优选地,
所述阶梯型卡孔为两个以上、并沿所述圆环形结构的周向进行排布;和/或,所述减振部件的材质为弹性材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机端盖,其具有第二轴线,且包括:
轴承室;
端盖凸台平面,所述端盖凸台平面与电机的减振部件配合相接;且在所述端盖凸台平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锁止结构,所述第二锁止结构能够在所述端盖凸台平面与所述减振部件装配时对所述减振部件形成相对于端盖在第二轴线方向的定位固定。
优选地,
所述端盖为回转体结构,所述第二锁止结构还能够在端盖凸台平面与所述减振部件装配时对所述减振部件形成相对于端盖在端盖径向方向的定位固定。
优选地,
所述第二锁止结构为阶梯型卡孔,或者,所述第二锁止结构为L型卡扣。
优选地,
所述L型卡扣包括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从所述端盖凸台平面沿着所述第二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凸出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凸出部相连、另一端沿所述第二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
所述第二凸出部沿着所述端盖的周向延伸。
优选地,
所述L型卡扣为将所述端盖凸台平面上的部分材料通过冲压方式加工而形成,同时在所述端盖凸台平面上的相应位置形成为凹槽结构。
优选地,
所述L型卡扣为两个以上、并沿所述端盖的周向进行排布;和/或,所述L型卡扣为刚性材质制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机,其包括前述的减振部件和前述的电机端盖,所述减振部件与所述电机端盖之间套接,并通过第一锁止结构和第二锁止结构进行扣合连接。
优选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69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