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炭基镉污染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13948.0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4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姜良军;罗惠莉;王宇霖;马贵权;周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鼎玖能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B09C1/08;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陈征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炭基镉 污染 土壤 调理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炭镉污染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生物质材料与污泥混合,或者单独使用污泥,调整含水率至10%~90%,加入钙质原料,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高温碳化,制得载钙生物炭;2)将沸石粉加入可溶磷溶液中,浸泡处理,静置后风干制得磷改性沸石;3)将步骤1)制得的载钙生物炭与步骤2)制得磷改性沸石按2~5:1的比例混合均匀,保湿陈化、干燥即得。本发明工艺简单,能耗低,加工过程无污染排放。所述生物炭镉污染土壤调理剂按一定比例与土壤混合使用,可减少植物对重金属镉吸收30%~5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生物炭镉污染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重金属镉是人体非必要元素,在人体中超标,可能会引起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镉的摄入量不应超过68μg,然而粮食中镉污染极易导致人体镉的摄入量超标。有研究表明,水稻是吸镉能力超强的谷类作物。因此调理水稻农作田中镉含量显得尤为重要。
生物炭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具有疏松多孔、比表面积大、表面带有大量负电荷等特点,这些特征使生物炭具有良好的吸附特性,作为土壤结构的改良剂或者制成土壤污染的修复剂,生物炭能够提高酸性土壤pH值,增加阳离子交换量,从而吸附土壤中的污染物和重金属,降低重金属在农作物体内的累积。
在现有专利技术,通常将钙、磷等作用物采用溶液浸泡的方式,将其负载于生物质材料上,干燥后再进行制炭。如此通过吸附负载的方式,钙、磷等作用物的吸附量往往是有限。目前也有将生物炭负载钙后再吸附磷,但其工艺繁杂,并且剩余溶液易产生二次污染。而常用的熟石灰、石灰石等钙质原料在制备炭的过程中,易被高温分解,形成粘附在植物纤维上的不完整晶型活性钙物质。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能耗低,加工过程无污染的生物炭基镉污染土壤调节剂的制备方法。
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污泥或生物质材料与污泥的混合物,调整含水率至10%~90%,加入钙质原料,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高温碳化,制得载钙生物炭;
2)将沸石粉加入可溶磷溶液中,浸泡处理,静置后风干制得磷改性沸石;
3)将步骤1)制得的载钙生物炭与步骤2)制得磷改性沸石按2~5:1的比例混合均匀,保湿陈化、干燥即得。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是在高含水率的情况下进行;保持较高的含水率不仅使得生物质材料与污泥进一步混合均匀,还能促使钙物质能都吸附在水膜层上,在碳化过程中,促进其溶解,有利于人分解后活性改粘附在生物炭上。
所述干燥具体的干燥温度不高于50℃。干燥后还包括粉碎造粒,经过10~15目过筛,即得。
所述生物质材料选自木材、竹子、秸秆或稻壳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木材、竹子不限于种类,可采用生产过程中获得的下脚料,或者废弃的竹制品或木制品等。
其中,所述生物质材料被粉碎后使用。
所述污泥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质及水分,本发明优先采用市政污泥,可实现市政污泥的回收利用。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地,所述污泥中有机质含量在所述污泥中的质量不低于30%。
所述污泥中不仅仅含有有机质,其还含有一定量的磷元素;由于本发明后续需要添加磷盐,因此采用污泥可进一步降低后期磷改性的沸石的用量,进一步节约成本。
所述污泥需检测重金属含量后才能使用,所述污泥中重金属的含量必须符合肥料标准GB18877-2002相关要求。
其中,所述污泥可直接使用,可不预先脱水,与所述生物质材料混匀后,再调整含水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鼎玖能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鼎玖能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39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