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外检测的管理方法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13510.2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44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楚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G01J5/10;G01V8/10;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郭鑫 |
地址: | 51908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检测 管理 方法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检测的管理方法和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红外传感器和光线传感器,具体地,确定所述红外传感器是否检测到用于表征红外靠近事件或红外远离事件的第一消息;在为是时,判断所述光线传感器在预设时间段接收到的光线感测值的变化量是否在第一预设光线阈值范围内;若所述光线传感器在预设时间段接收到的光线感测值的变化量在第一预设光线阈值范围内,接收所述红外传感器发送的所述第一消息。通过采用该方案能够避免红外误判,从而提高红外检测的精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检测的管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现有的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占领了手机市场绝大份额,智能手机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智能手机在软件、硬件方面不断革新,也不断改变人们的社交以及生活中的层层面面。总之,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手机的设计也越来越人性化。例如,为防止用户对智能手机屏幕的误操作,通常采用安装在智能手机壳体上的红外传感器感应物体的接近,当有物体接近智能手机时,一部分红外光被障碍物反射至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感应出红外光强度值,当红外光强度值达到一定的强度后,检测出有物体靠近,熄灭智能手机的屏幕。或者,当物体远离智能手机时,一部分红外光被障碍物反射至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感应出红外光强度值,当红外光强度值减弱到一定的强度后,检测出有物体远离,点亮智能手机的屏幕。
在红外传感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有红外接近阈值和红外远离阈值,当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红外光逐渐增强且红外光强度大于红外接近阈值时,认为有物体靠近,熄灭智能手机的屏幕。当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红外光逐渐减弱且红外光强度小于红外远离阈值时,认为有物体远离,点亮智能手机的屏幕。
目前大部分厂家在出厂前会对红外接近阈值和红外远离阈值进行校正,确定红外接近阈值和红外远离阈值,但是,这些校正复杂且一旦手机出厂,该红外接近阈值和红外远离阈值就开始固定,在手机出厂后本身的情况发生变化时,例如手机外壳上红外开口的油墨透光率的变化,手机贴膜对红外开口的遮挡程度,红外开口处的灰尘等,这些容易导致智能手机对红外靠近和远离事件的误判。例如,红外上报靠近远离事件的时候,如果手机红外开孔处有水雾会引起红外误判问题。
可见,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电子设备利用红外检测进行靠近电子设备的事件和远离电子设备的事件检测时,由于不能根据电子设备的实际情况灵活调节红外靠近阈值和红外远离阈值,会造成的红外误判。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红外检测的管理方法和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利用红外检测进行靠近电子设备的事件和远离电子设备的事件检测时,由于不能根据电子设备的实际情况灵活调节红外靠近阈值和红外远离阈值,会造成的红外误判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检测的管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红外传感器和光线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红外传感器是否检测到用于表征红外靠近事件或红外远离事件的第一消息;
在为是时,判断所述光线传感器在预设时间段接收到的光线感测值的变化量是否在第一预设光线阈值范围内;
若所述光线传感器在预设时间段接收到的光线感测值的变化量在第一预设光线阈值范围内,接收所述红外传感器发送的所述第一消息。
可选的,在判断所述光线传感器接收到的光线感测值的变化量是否在第一预设光线阈值范围内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光线传感器在预设时间段接收到的光线感测值的变化量不在第一预设光线阈值范围内,调整所述电子设备的红外靠近阈值和红外远离阈值。
可选的,所述若所述光线传感器在预设时间段接收到的光线感测值的变化量不在第一预设光线阈值范围内,调整所述电子设备的红外靠近阈值和红外远离阈值,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35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