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用奥氏体不锈钢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13486.2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09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利民;冷红霞;胡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中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3/04 | 分类号: | C22C33/04;C21D8/00;C21D1/18;C23C1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330215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奥氏体不锈钢 钢水 建筑用 氧化物粉末 氧化皮 钢坯 锻打 固溶 混入 去除 油淬 浇铸 打磨 冷却 熔化 表面黑色 不锈钢件 电磁搅拌 钢坯加热 固溶处理 塑性影响 变形量 退火态 钢件 钢液 冒口 洗净 终锻 保温 加热 加工 切除 屈服 锻造 铸造 | ||
1.一种建筑用奥氏体不锈钢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步骤为:
1) 将奥氏体不锈钢的各组分混合后在1500~1700℃下熔化成钢水,浇铸钢坯前对钢水进行电磁搅拌,搅拌过程中向钢水中混入MnO2-TiO2氧化物粉末,充分搅拌均匀浇铸成钢坯;
2) 将钢坯铸件的冒口切除,打磨去除表面黑色氧化皮,然后将钢坯加热锻打,始锻温度为1100~1200℃,锻打变形量≥30%,终锻温度不低于950℃;
3) 锻造后的不锈钢件加热到950~1000℃进行固溶处理,固溶保温时间为1~2h,固溶后油淬冷却至室温;
4) 油淬冷却后将钢件洗净,打磨去除表面的氧化皮,即为所述建筑用奥氏体不锈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奥氏体不锈钢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奥氏体不锈钢为304、304L、316或316L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奥氏体不锈钢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nO2-TiO2氧化物粉末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1、将β-二氧化锰球磨成粉末,球磨粉末过1500目的筛网,收集过筛后的二氧化锰粉末;
步骤2、将过筛后的二氧化锰粉末分散在硝酸锰和钛酸四丁酯的酒精溶液中形成悬浊液,分散过程中充分搅拌溶液,并对溶液进行超声波震荡;
步骤3、将上述悬浊液加热蒸发结晶,液相蒸发完全后转入马弗炉中升温至400~500℃煅烧,保温1~2h,空冷;
步骤4、将煅烧后的固体球磨粉碎,球磨工艺为:
球料比为固体混料:球=0.5-1:2,球磨时间为7-10h,转速为400-500 r/min,球磨后粉末过目数为2000目的筛子,收集过筛后的粉末,即为所述MnO2-TiO2氧化物粉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奥氏体不锈钢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酒精溶液中的乙醇和水体积比为4:6,硝酸锰和钛酸四丁酯的酒精溶液中,硝酸锰的浓度为0.1~0.2mol/L,钛酸四丁酯的浓度为0.05~0.08mol/L。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奥氏体不锈钢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二氧化锰的加入量为:
30~50g二氧化锰:500mL硝酸锰和钛酸四丁酯的酒精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奥氏体不锈钢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淬冷却后的钢件打磨去除氧化皮,然后将钢件表面用布轮抛光,进行渗钨处理,所述渗钨处理方法为:
(1) 钢件表面用稀盐酸刻蚀3~5min,然后浸泡在多壁碳纳米管分散液中充分浸润5min以上,浸泡完成后烘干;
(2) 将烘干后的钢件放置在离子氮化炉的阴极盘上,用钨丝网罩住所述钢件,其中钨丝网距离钢件表面的距离≤1cm,但是和钢件不接触,所述钨丝网和阴极盘导通;
(3) 先对离子氮化炉抽真空处理,当炉内压强≤50Pa时,输入电压为600V,占空比为0.1的脉冲直流电压,钢件和钨丝网的表面同时起辉,向炉内充入氩气直到压强升高到150~200Pa,保持10~30min,对钢件和钨丝网表面进行氩等离子轰击,钢件和钨丝网温度开始升高;
(4) 缓慢提高占空比和电压值,同时向炉内充入氢气调节炉内压强,当钢件和钨丝网温度升高到420~450℃时,保持温度不变,设置电压值为700~750V,炉内压强保持400~450Pa,同时将氢气和氩气的流量比控制在H2:Ar=100:0.5;
(5) 保温15~20h后完成渗钨,停止通入氢气和氩气,关闭电压输入,将炉内的气体抽出,充入空气,炉内的钢件随空气冷却至室温;
(6) 将渗钨后的钢件加热到500~520℃之间回火处理,回火保温时间为0.5~1h,回火后水淬冷却至室温,打磨去除钢件表面氧化皮,即完成渗钨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中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省中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348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盘铣刀刀片安装校正装置
- 下一篇:一种耗散冲击载荷的提升机钢丝绳张力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