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开花结果匍匐型高油酸花生品种的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12744.5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934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禹山林;迟晓元;陈明娜;陈娜;潘丽娟;王通;王冕;张芳;迟昭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奇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开花结果 匍匐 油酸 花生 品种 培育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开花结果匍匐型高油酸花生品种的培育方法,属于花生品种领域。所述培育方法将交替开花结果、匍匐类型亲本和连续开花结果、油酸含量在75%以上、直立类型亲本进行杂交或反交;将F1代自交得到F2代,选择连续开花、匍匐型单株扩增所述单株的FAD2基因,选择在A基因组FAD2A基因在448bp处碱基G突变为碱基A和B基因组在442bp处碱基A插入的单株为高油酸、连续开花、匍匐型单株;将所述单株进行自交,选择连续开花、匍匐型、高油酸兼顾荚果饱满、单株果多的单株;F4~F7代分别自交,选择目标性状,选择自交得到F8代中选择产量比直立型亲本增产10%以上的单株。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花生新品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开花结果匍匐型高油酸花生品种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花生品种类型分五大类,主产区所用的花生类型绝大多数为株型直立、连续开花的中间类型;因为直立型品种,结实范围小,为获得高产,只有加大种植密度,所以用种量很大,种子成本很高。
油酸是一种单价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是双价不饱和脂肪酸。花生油酸和亚油酸之和占花生脂肪酸总量的80%左右,油酸多,亚油酸就少。研究已经表明,油酸含量高不但可减缓花生及其制品的氧化酸败速度,而且可降低血液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低密度胆固醇的含量,同时不影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高密度胆固醇的含量。为了降低种子成本,同时质量好,食用后对人身健康有益,培育连续开花结果、产量高、产油酸高的花生品种非常必要。
目前,花生品种选育常用的方法是选择所需的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例如,申请公开号为CN104813921的专利公开了采用多粒型亲本与高产耐低温的亲本杂交,后代自交得到产量比对照增产10%的品系,得到高产多粒的花生新品种;申请公开号为CN102283098的专利公开了采用高油酸和高蛋白花生品种杂交,后代自交得到高产、高油酸高蛋白的花生品种,其中高油酸产量达到54.6%~58.2%。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开花结果匍匐型高油酸花生品种的培育方法,所述培养方法培育的花生品种具有花生产量高、油酸含量高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开花结果匍匐型高油酸花生品种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交替开花结果、匍匐类型或来源于交替开花结果、匍匐型后代的亲本和连续开花结果、油酸含量在75%以上、直立类型的亲本进行杂交或反交,得到F1子代;
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F1子代自交得到F2子代,选择连续开花、匍匐型单株;
3)扩增所述步骤2)中的连续开花、匍匐型单株的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序列,选择A基因组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448bp处碱基G突变为碱基A,同时B基因组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442bp处有碱基A插入的单株为高油酸、连续开花、匍匐型单株;
4)将所述步骤3)中得到的高油酸、连续开花、匍匐型单株进行自交,得到F3子代,选择连续开花、匍匐型、高油酸兼顾荚果饱满、单株果多的花生单株;
5)每代自交后得到F4~F7子代,选择目标性状;所述目标性状为连续开花、高油酸,并且单株果多、荚果饱满、性状稳定一致;
6)将F7子代自交得到F8子代,从F8子代中选择产量比直立型亲本增产10%以上的单株,得到连续开花结果匍匐型高油酸花生品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亲本河北高油品系,所述河北高油品系来自于粤油551与SPI210555的杂交后代,所述SPI210555为交替开花结果、匍匐类型的花生野生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连续开花结果、油酸含量为76.8%的亲本为开农17-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未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27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